龍山觀的監院陳錫賢早早便表明了姿態,這裡是楊太后的地盤,並不歡迎楊璟,甚至想要走進山門,都需要經過闖關的考驗。
他的武功或許不濟,但對數術卻很痴迷,便用算術題來為難楊璟,只是讓人驚詫的是,楊璟竟然接連兩次成功解題,讓陳錫賢顏面掃地!
心有不甘的陳錫賢如何都要挽回一些顏面,便與楊璟約賭第三題,此時眾人矚目,都等著他出題,陳錫賢輕咳一聲,便走到那叢竹子邊上,朝楊璟道。
“有竹原高一丈,末折著地,去本三尺,竹還高几何?”
陳錫賢出題有個特點,都喜歡臨時起意,見著甚麼就以甚麼出題,或者用與他生活相關的題材,可見他對數術已經有了極其深厚的研究造詣,達到了信手拈來的水準。
他這道題的意思翻譯過來便是,有一根子竹子長一丈,從中間折斷,使它的末端觸地,末端距離竹子根部有三尺,問竹子還有多高。
楊璟略微沉吟,便露出了笑容,因為此時竹子正好構成一個直角三角形,知道底邊,求直角邊,只需要用勾股定理便能夠解出來了!
這勾股定理可沒法子用心算,楊璟折下一根竹枝,便在地上寫下了方程式。
前面兩題,楊璟都只是心算,陳錫賢無法得知楊璟的運算過程,如今見得楊璟終於要動手,陳錫賢也是激動興奮到了極點!
因為楊璟如果無能為力,只能認輸,可楊璟卻沒有這樣的跡象,楊璟的沉穩和冷靜,彷彿在告訴他陳錫賢,這道題同樣無法難倒楊璟!
此時陳錫賢對楊璟是好奇多過嫉恨,他是一個對數術極其痴迷的人,當他看到楊璟寫下方程式之時,他徹底懵了!
因為他從未見過這些符文,楊璟流暢地寫下方程式,而後一列列計算下來,專注的他,便如同上天隱藏在人間的神仙,正在書寫著一行行天書!
非但陳錫賢,便是陳密和風若塵等人,也都目瞪口呆!
這些文字與符號他們從未見過,對於這些迷信的古代人而言,尤其是道門中人,看到一個懂得“天書”的人,該是何等的震撼!
短暫的呆滯之後,山門後頭的弟子們飛快地往回跑,不多時便有好幾個老者隱晦地出現在人群之中!
楊璟也早早預料到,自己寫出這些方程式,會產生甚麼樣的效果,既然已經決定將這些闖關比拼,當成收服人心的方式,他就必須在這個過程之中,確立自己的威信!
楊璟很清楚,寫出這一行行的方程式解題過程,絕對比他用武力擊敗強勁的對手,還要更具震撼力!
因為這是個相信鬼神的年代,這是一個能夠將白玉蟾葛長庚當成活神仙的年代,似楊璟這般不需算籌和算珠便能得出解題答案的人,便該是“生而知之”的神人!
如今楊璟又寫出這些無人能懂,越他們所有認知範疇的文字和符號,堪比“天書”一般的存在,試問這些道門弟子又如何能不震撼!
楊璟一路計算下來,很快便得出了結果。
他抬起頭來,朝陳錫賢道:“竹原高一丈,末折及地,去本三尺,還高四尺五五,陳觀主,不知本官算的可對?”
陳錫賢不由心頭大驚,雖然這題目看似隨意而為,但事實上他早已將答案運算過很多遍,只不過換湯不換藥罷了,沒想到楊璟竟然真的算出了答案!
更讓人吃驚的是,楊璟的答案比他得出的答案要更加精確!
楊璟用方程式算出來的是455尺,但考慮到古時沒有小數點這種概念,楊璟也不好拿出來用。
古時丈量長度單位有丈、尺,還有寸,這四尺五五,後頭應該換算成多少寸,可楊璟也懶得去換算,便直接說了個四尺五五之數。
但很顯然,陳錫賢很理解這個四尺五五到底是多麼精確的一個概念!
當陳錫賢還在難以置信地喃喃自語,趴在地上,幾乎要貼到地面一般,盯著那方程式在看之時,易姬卻朝楊璟叫囂道。
“莫以為你胡亂寫些鬼畫符,就能矇混過關,我家師叔乃是數術大家,別人不認得,他也一定能夠看穿你的把戲!”
易姬也是從小學習百家技藝,自然很清楚楊璟乃是有真本事的,可師叔陳錫賢本來就想靠著第三題來挽回顏面,沒想到楊璟仍舊只是輕描淡寫便算了出來!
陳錫賢能忍,但她易姬不能忍,因為她從一開始就認為楊璟並沒有什麼可了不起的,如今楊璟展現出驚人的才華,無異於在證明她易姬是瞎了眼的!
楊璟看著這個高傲且好勝的小道姑,只是保持著微笑,因為他知道,陳錫賢是個識貨的人,肯定會將方程式當成天降至寶!
若不其然,聽得易姬挑釁楊璟,陳錫賢當即站起來,朝易姬道:“不得對楊大人無禮!”
易姬見得師叔眼中沒有責怪的意思,只是湧出熾烈的渴求,就好像上次得到一本數術孤本之時那樣,易姬便知道,師叔要徹底輸給楊璟這個狗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