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她唯一一次有些僭越地稱呼瑞國公主的小名兒,雖然瑞國公主很希望她一直稱呼自己天孫兒的小名。
眼淚模糊了視線,瑞國公主陷入了回憶當中,一切都是那麼的難以置信,她實在不明白,為何碎玉要這麼做!
“楊哥哥…我好難過…碎玉她為什麼要毒死謝英棠?她跟謝英棠無冤無仇,甚至素未謀面啊…碎玉她很善良的,一定不是她!”
楊璟見過太多這種場面,你永遠無法想象,最親近的人,會做出多麼讓人髮指的事情來。
當法醫期間,他見過很多這種家庭內部或者好友之間的慘案,愛得越深沉,但反目或者決裂之後,這種愛便會轉化成恐怖百倍的恨。
他無法體會天孫兒內心的痛苦,那些口口聲聲說我能體會,我能感受你的痛苦,其實都是安慰的話,因為你沒有相同的經歷,便不會有相同的感受,即便經歷著類似的事情,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
但他真的理解,這種摯愛之人,或者最為親密的人,突然變成恐怖的陌生人,彷彿你從未真正認識她的那種痛苦。
“這位碎玉姑娘並非想要毒殺謝英棠,其實…其實她想要殺的,是周震炎!”
楊璟如此一說,眾人頓時明白過來,因為喝壯膽酒的,本該是周震炎,因為周震炎才是那折戲的主角!
“可是如果她想要毒殺周震炎,直接毒殺他便好了,為何要在所有人酒裡都下那種藥?”驚愕過後,董登州也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因為碎玉是瑞國公主的貼身宮女,又怎會傷害瑞國公主?
“雖然她是公主的貼身宮女,但這深宮大內,想要弄到毒藥並不容易,那些藥…應該是丹房裡頭的藥…用毒的話太明顯,她本意應該是將所有人迷倒,在勒索周震炎,將他吊起來,製造意外身亡的假象,可惜楊鎮和待制你並沒有喝酒,她的計策也就沒辦法得逞,只能退而求次,直接下毒,沒想到謝英棠成了替死鬼…”
楊璟如此一解釋,脈絡總算是清晰起來,整個案子也終於是水落石出,然而瑞國公主卻仍舊無法平靜!
她已經在悲傷之餘,竟然還覺得有些安慰,因為她已經知道,碎玉殺死周震炎,是因為不想自己嫁給這個狀元郎!
早在父親向她提出,要將她下嫁給士人之時,她就表示了反對,但父親頂不住文官們的壓力,只能答應了下來,她對周震炎是沒有任何好感的!
在別人的眼中,或許周震炎才華橫溢,相貌又出眾,甚至能夠稱之為美男子,但對於瑞國公主而言,他並非良配,他並不符合瑞國公主心中的人選!
瑞國公主就像籠中的金絲雀,她希望自己的男人是一頭鷹隼,能夠帶她飛翔在雲端,遨遊天下,自由自在,可週震炎是進士,是接受了禮教的古板乃至於迂腐文人,與周震炎結合,對瑞國公主而言,只不過是從皇宮這個籠裡,轉移到禮法的籠裡罷了。
為了繼續待在公主身邊,為了公主不嫁自己不喜歡的人,善良的碎玉,選擇了殺掉周震炎!
殺人就是殺人,楊璟並不想將碎玉的行為進行美化,對主子忠誠,或者對姐妹情深義重,並不能成為你濫殺無辜的理由,雖然周震炎也是負心薄倖之人,甚至害死了與他山盟海誓的楚雅弦,但這些都不能掩蓋或者消除碎玉的罪孽。
案子是搞清楚了,但所有人心上都壓了一塊石頭一般沉重,楊鎮算是徹底毀了,即便訊息不會外傳,他仍舊是楊太后最疼愛的侄兒,但往後想要靠近瑞國公主半步,都是不成的了。
董登州確實保住了自己的義氣,卻揹負了不忠不孝之名,他為了替楊鎮遮掩,竟然可以罔顧父親的安危和百姓的福祉!
百善孝為先,這在古時封建社會,是金科玉律,孝字當頭,這是古人的行為與道德準則,便是宰輔,遇到丁憂,也必須放棄一些高官厚祿,回鄉為父守孝三年。
董登州乃是讀書人出身,是天下文官的典範,是寶文閣待制,本該做出表率,但他卻在忠孝義之中,選擇了個義字,往後想要在文官中出人頭地,是不太可能了,一個不忠不孝的人,註定是沒有任何前途可言的。
楊璟也是唏噓不已,碎玉要做出這樣的事情,需要多麼大的勇氣,這是無法想象的,雖然宮闈之中也是明爭暗鬥,各種手段更是層出不窮,但作為一個只比瑞國公主大一些的少女,碎玉能夠做到這個地步,可見她對瑞國公主的感情有多麼的真摯而深沉。
楊璟還在考慮最終該如何處置這樁案子,此時陳密卻從外頭匆匆走了進來,朝楊璟低聲道。
“大人,事情不妙,太學生陳宗、劉黼和陳宜中等人,糾集了數百文人和大量的百姓,敲了登聞鼓,在臨安府衙前嘯聚,要為右相董槐請命,眼下已經鬧得不可開交了!”
早在丁大全聯合御史臺的翁應弼、吳衍等一眾黨羽走狗,彈劾董槐之時,太學生們便已經聯名具保,優閥上書,要求查辦丁大全,恢復董槐的聲譽與官職,沒想到如今卻出了這等事!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兩個老百姓的膽子或許很小,但數百上千老百姓,膽子可就大了!
所謂法不責眾,加上僥倖心理,許多百姓都經不起煽動,很容易就會加入到類似的**當中來,而且極有可能會從鬧劇演變成慘劇!
這些太學生之中,還有一個名字讓楊璟感到非常的吃驚,那便是陳宜中,這位哥兒在南宋末期的後半段,可是至關重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