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四章 李邦華的自我懷疑
先生把話都說道這種地步了,如果自己再貪慕京師的繁華,就真的是個純傻子,也不配拜吳甡為師了。
當下章詒和輕輕點頭說道:“學生明白先生的意思。今日學生便會投書吏部,請求去雲南行省做一地知縣。想必以學生的資歷,下放做個知縣,還是不難的。”
吳甡聽完學生的話,略微有些失望,覺得畢竟還是年輕了些,大局觀差勁了許多。要知道自己那個時代的自己,甚至很多年輕人,就已經知道天下的問題出在哪裡,甚至已經知道自己未來一生奮鬥的方向。
如今陛下豢養人才的方式快捷且獨到,而且能為陛下所用。
但是終究大局觀差了一些,這也是僅僅經歷過大時代尾聲的臣子的悲哀,他們缺乏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吳甡往前坐了坐,笑著說道:“就你這點見識,還想著有朝一日可以宰執天下,你這眼光差的太遠了。”
“請先生指點。”章詒和有點懵。
“為師承認,你確實有才華,而且憑藉你在京師這段歲月的經歷,肯定會成為你宦海的助力,但是你若是去西北,頂多算是個班固,若是去了雲南做到頭,也只是個督撫。”吳甡搖搖頭,“這些都難以讓你成為閣臣的。”
先生不是那種隨口輕易表達態度的人,他這般說肯定有他的道理。章詒和靜靜的聽著吳甡講話,不敢打斷。
吳甡看著像是呆愣了一般的年輕人,頓了頓說道:“若我是你,我會去兩廣。”
“兩廣?”章詒和頗為詫異。
“身為臣子,要懂得去識別大勢。如今陛下春秋鼎盛,銳意進取,自然不要將目光放在以前的那點地方。你看緬甸,緬甸吐司經常造反,並非獨因該地人心詭譎。”吳甡道:“雲南有一大半都是被緬甸這些靠不住的土司包著。國勢強盛時,土司們不敢異動,一旦勢弱,皆懷異心。四面掣肘。如今國勢尚未恢復,又有西賊流竄雲南,十年內是不要指望緬甸那邊能有建樹的。”
“反觀兩廣只有西南一隅與安南接壤。眼下安南正是南北混戰之時,國力耗竭,而我朝每年從安南購買米糧漸多,終有一日會逼得安南人斷糧。所以嘛……晚打不如早打,羈縻不如速勝。”吳甡伸手在空中劃了個大致的圖形:“打下安南,奪下這個不下於湖廣的糧倉,從東向西,制服中間的土司、暹羅,解雲南邊患,然後與雲南合攻緬甸,西南自然平定。”
——安南就是西南亂局的突破口!
章詒和心中畫了地圖,聽了座師的解釋,登時明朗起來。
高,實在是高。
而且相比當今朝堂上的臣子,老師的大局觀絕對是一流的。這也是為什麼,吳甡並非陛下嫡系臣子,卻能做到閣臣這個位置的原因。
“這便是大局著眼,旁觀者清。”吳甡說完:“你可明白了?”
有了平定外域之功,起碼一個總督是逃不掉的。如今章詒和只有二十出頭,十年之後以而立之年出任總督,任上只要不出意外,四十歲時肯定能回到朝中任部寺一級的堂倌。五十入閣,可謂一帆風順功德圓滿。
“你現在去兩廣,恐怕只能知一州縣。”吳甡道:“若要做出政績來,便要選對地方。雖則廣東、廣西皆與安南接壤,尤其是廣西還有狼兵可用,但為師還是建議你去廣東。”
“學生謹遵恩師吩咐。”
吳甡也不賣弄玄機:“粵督沈猶龍此人剛烈,你即便擅起邊釁他也能幫你扛下來。你若是選了欽州,瀕臨南海,海中有烏雷山,乃入安南之要道,正是可以經營之處。”他抬眼看了章詒和一眼:“唉,現在的讀書人,有心入閣,竟不讀方誌麼!”
“學生羞愧。”章詒和只覺得雙頰發燙,又道:“學生這就去投文吏部。”
吳甡點了點頭。
這種事自然是越早越好,否則欽州這樣的重要地方是否能夠輪到他去就難說得很了。好在現在吏部尚書空缺,內閣還可以對吏部適當進行“指導”。如今天官呼聲最大的是黃道周,甚至連李邦華都開始動心,全都因為陛下壓著。
如果黃道周出任天官,日後用人恐怕就不方便了。
……
“人家都說黃道周是一代完人,在世聖人,可聖人不都應該是死人嗎?”徐梁對李邦華說道:“閣老想要用黃道周,多半還是想替先皇挽回遺憾吧。”
說起黃道周,此人倒也不錯,只是此人的性格頗讓崇禎這樣的君主不喜。
之前朝廷有意追究袁崇煥案的責任,原大學士錢龍錫被牽連,直接定位死罪。
因為袁崇煥案件影響太大,連京師都在滿清直接攻擊之下,朝堂上下無人敢開口,唯獨黃道周出於義憤,連夜寫奏疏,進宮向皇帝伸冤。
而且此人竟然直接在奏疏上,指出崇禎作為君主的過時。
不得不說這是個耿直的老鐵,你作為君主,屢屢犯渾也就算了,你現在又想讓大臣替你背鍋,你這是在耗費國家的元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崇禎外寬內忌的人自然當場大怒,他當場表示,你這是庇護錢龍錫,朕不聽,朕不聽。
讓他滾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