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倍感蕭瑟二)
“也不是沒有希望,其實還有一個地方可以去。”
“何處?”龔鼎孳急忙問道。
“自然是朝鮮。”那道人說道:“朝鮮素來與大明親近,而且喜歡以小中華自稱,如今雖然迫得不已,與滿清結盟,但是國人受我華夏文化薰陶,心裡都是向著我大明的。莫要忘記了,當初萬曆朝,我大明還出徵,曾經解救他們為難,這才過去多少年,這些事情忘不了的。他們眼下,一應規制,乃至於文字也都與漢地一般無二。大可先行渡海,置業購地,待天下太平時,再行回來。”
一聽到朝鮮二字,這位也嫌棄水涼的大人就有些猶豫起來,“那可是化外之地,懂得禮儀的人,能有幾個?”
那道人卻不願意多說,“貧道話已至此,願不願意去,隨你,去了,或許可以保住一條性命,而且你若是能教化化外之民,未必不是一條功德,好了,貧道要走了,速速取銀兩來,莫要誤了道爺的行程。”
他知道自己費再多的口舌,都留不住眼前這位行蹤不定的道人,命人取來五百兩銀子,送走了道人。
琢磨了半日,再去派人尋道長入府談話,客店的老闆說那道爺已經走了。
只留下一席話,“時間不等人。”
多爾袞下達剃髮令之後,許多人家不願剃髮,卻又不捨得腦袋,只好出家做道士。這些“道士”未必有道家信仰,但因為道儒一體,真要逮住了考問一番,各個都能將《老子》《莊子》各色經典說得天花亂墜,比之真道士還要真。
滿清雖是野蠻人,但對神佛之說仍有敬畏,故而也沒為難這些神職人員。
龔鼎孳見這道士說走就走,心中更加有些動搖,回家與夫人商議。
上文提到他這夫人姓顧,名媚,號橫波,卻是不一般。
後人有好事之徒,將秦淮河上八名美色才華都頂尖的曲中女郎名之“秦淮八豔”,這顧橫波便是其中之一。
說她不一般,乃因她是曲中女郎裡唯一一個有誥命在身的命婦。
大明律例規定歌妓等賤籍女子不能為人正妻,否則便是犯了以妾做妻之罪,男女皆有重懲。
故而在大明,顧橫波只是個侍妾,當不得正妻。
卻說龔鼎孳的原配妻子童氏是個有操守的女子,因被明廷封過“孺人”,所以不肯接受清廷的誥封,甚至都不肯北上北京,獨自留在合肥老家。
顧橫波卻不在乎明廷清廷,讓龔鼎孳將誥封給了她,完成了從到命婦的飛躍。
由此也可見顧橫波對龔鼎孳的影響之大。
如今龔鼎孳拿不定主意,自然是要回去請問她的。
“那道士是不識時務之人,為了一頭虛名而遠遁他鄉。夫君有明哲保身之道,又有何好擔心的?咱們家更未定為漢奸、首惡,怕什麼?”顧橫波不捨得自己的誥命。對於化外之地的朝鮮也心存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