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攻城
一旦龍登九五,做了皇帝,所有的一切都會和之前變得不一樣。
這一點,徐梁深有體會。
雖然當皇帝的感覺,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但是既然做了皇帝,就必須一條路走到黑,不是嗎?
這一點,徐梁早就有預料,他知道,只要自己答應了將士們的請求,自己就再也沒有回頭路了。
不論是為了兄弟們的前程,還是為了自己,自己必須堅持。
這一點兒是毋庸置疑的。
之前,自己作為統兵大將軍,一切形式,自有軍法管控,效力也非常的高效,但是做了皇帝之後,一切就變了。
皇帝處理問題的方式,與將軍肯定是不一樣的,皇帝很多事情需要與臣子協商,因為軍隊更是像是黑社會的社團,老大說了算。但是臣子更像是公司的股東,他們也有一定的發言權。
這一點兒,徐梁也需要慢慢的適應,這個東西叫做政治,雖然跟軍事分不開,但是政治跟軍事卻有不一樣。
披上黃袍之後,徐梁除了約法三章,不允許毀壞京師之外,徐梁還下了另外一個命令,現在整個軍營都在忙碌此事。
那就是在原有紅色的旗幟基礎之上,將明字去掉,雖然保留大明的國號,但是旗幟必須使用華夏字眼。
表示自己的軍隊,乃是華夏漢人的軍隊,而不是一個王朝的軍隊。
表面上看是徐梁想要代表華夏民族,但是實際徐梁在搞什麼,聰明人一眼就能看出來。
不過在明白了徐梁的意思之後,有人對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啟奏陛下,高宏圖禍亂朝綱罷黜帝王,現在更是弒君犯上罪大惡極,天下行將崩亂,陛下討伐高宏圖乃是奉天討逆順天而為,為神州免遭兵禍連結百姓免遭塗炭,堂堂正正,現在大明國將不國,陛下取而代之乃是順應天意,完全可以繼續使用我大明的旗幟,為何要改旗易幟。”
原來的禮部官員站出來向徐梁提出了反應意見,這些官僚雖然反對自己,但是起碼是在自己的立場上發表觀點,所以徐梁也沒有生氣,而是和顏悅色的說道:“大明之旗幟,畢竟是一朝之旗幟,朕銳意進取,意取華夏之旗幟,有何不可。”
禮部這名叫做陳軒的官員緩緩說道,“我大明立國二百餘年,旗幟早已深入人心,陛下若是貿然換旗,恐怕只有軍中將士們知曉,百姓則無從得知,縱然有心支援我等,怕是也會心聲誤會。”
陳軒的意思是,您代替明稱帝,那是順勢而為,但是明朝畢竟不是一個人都沒有了,您打出個新旗號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了,況且您剛說了將來將朝廷還給朱家,您這麼著急就改旗易幟,是不是吃相太難看了,您要點兒面子成嗎?
徐梁自然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朱家與一般的王朝不一樣,雖然國家覆滅了,但是百姓並不是如何仇恨朱家,自己改旗易幟確實存在這種風險。
而且自己前腳答應了臣子們將來還政朱家,轉眼就做出這種事情來,別人心裡不舒服,這很正常。
可是朕既然做了這個皇帝,自然要做的與眾不同,不然做這個皇帝又有什麼意義?
正在徐梁組織語言的時候,程賢出列。
“陳侍郎此言差矣。大明為叛逆所竊取,說是大明,實際上已經是高宏圖掌權,大明已經不是大明瞭。況且,如今除卻將江南之地,外有李自成,多爾袞等賊寇作亂,陛下意圖中興大明,揚我華夏之族威,頗有我朝太祖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之餘韻,陳大人為何反對?”
陳軒瞪大了眼睛。
你這傢伙怎麼睜眼說瞎話?您這麼做到底為的什麼,自己心裡沒有點兒數嗎?咱能不能不撤什麼民族大義,太虛了。
只是讓陳軒滿臉錯愕的是,他還沒組織好語言,已經有不少同僚站出來說道,“如此說來,確實有很有道理。”
虛偽,諂媚,這等人也配做大明的臣子。哎,我的皇朝,你就這樣忘了。
陳軒雖然做了徐梁的臣子,但是對前朝還是有感情的,只是自己人微言輕,說什麼話,明顯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陛下,臣以為陛下奉天討逆,誅滅高宏圖,於一片廢墟之中建立新朝,克敵制勝,這乃是第一步,接下來,陛下當勵精圖治,厲兵秣馬,準備收復我大明之國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重開漢唐之地,復我華夏雄風,故此使用華夏之旗幟,乃是大善。”
陳軒詫異的紮了眨眼,卻並沒有接下說,因為接下來所有人都出列,紛紛贊同徐梁將改旗易幟的觀點。
大家都是聰明人,這個時候你和剛剛決定稱帝的皇帝唱反調,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