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豐收年
全中國都在遭災,唯獨徐梁的治下過著還算是幸福的生活。
蝗蟲的災難在很短的時間內被解決了,接著便是瘟疫。
這些都在徐梁等人的預測範圍內。
雖然瘟疫還是不可避免的爆發了,但是在吳又可的加入治下,在最大的程度之上管控,讓更多的百姓性命沒有受到威脅。
最重要的便是大本營,沂蒙山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縱觀北方大地,到處都是蝗災,到處都是荒蕪,到處都是瘟疫。
唯獨大明萬千年輕人心中的聖地,沂蒙山的革命火種在燃燒。
這裡的莊稼在豐收,這裡的百姓在過著幸福的日子。
現在在江南讀書人圈子裡,不停的流傳著沂蒙山的各種資訊。
無數愛國年輕人,投筆從戎,從江南投奔到了山東。
大明養士三百年,鐵骨熱血之士總是有一些的。尤其是年輕人,一腔熱血總該去發洩。
若是天下人的心都是冷的,那聖賢教導我們幾千人還有什麼意義?
這些從南而來的讀書人,見到陛下之後,更是一心一意的投入到各種各種之中。
徐梁已經奉命準備第一次科舉取士了。
上高山,廣積糧,緩迎王。
這是徐梁等人目前最重要的政策。
上高山做到了,下面便是廣積糧。
就目前而說,全北方處處糧荒,唯獨沂蒙山,一片豐收的景象。
從山崗上眺望,到處是一片金黃。
萬勝城,小富村,里長陳福海握著鐮刀,看著一望無際的玉米,滿是皺紋的老臉上,露出難以抑制的喜悅。
雖然他們腳下是今年才開墾出來的生田,但架不住山裡地肥,平日裡又照料得仔細,農人們都恨不得將床搬到田間來睡了,竟然在第一年裡就迎來了一個大豐收。
不僅是玉米棒子,套種的大豆也壓彎了枝條,這一季的收穫,竟然是遠先前的估計。
這實在是難以想象,在這蝗災之年,沂蒙山竟然迎來了豐收景象。
“掰棒子嘍!”一聲吶喊聲中,在陳福海的帶領下,大家將玉米一個個從玉米杆上掰下來,然後裝進筐子裡。
玉米杆則由年輕力壯的後生用用鐮刀割下來,留著喂牲口,做柴火。
這哪裡是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