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趙樞直接亮出尚方寶劍,說道:“看見沒?這是尚方寶劍,高階貨,你他孃的要是敢抵賴,敢不承認,我現在一刀劈了你。”
趙樞這話氣勢洶洶,大有一言不合就要把張邦昌砍了三半的樣子。
不過趙樞雖然氣勢洶洶,但也沒真向前砍人,說真的,趙樞還真怕這張邦昌有什麼病,到時候把自己搞得一身病划不來。
張邦昌一見尚方寶劍,頓時就蔫巴了,一顆心都快跳出嗓子眼兒。
“殿下饒命,殿下饒命,下官確實不知您為何被劫了道,這個,這個,,,不過也請殿下放心,既然您是在廬州城境內被劫道,下官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還請殿下寬容幾天,下官去籌備一下,一定把殿下您的損失補回來。”
“這還差不多。”
不過趙樞顯然也不打算再要金銀珠寶了,這些東西自己有的是,現在自己要打仗,最缺的是缺糧。
於是趙樞說道:“對了,本王損失了二十萬貫錢,但是現在本王奉父皇的命令去圍剿方臘叛亂,最缺的是糧草,你給我準備價值二十萬貫錢糧草就行了,少一分,我饒不了你。”
張邦昌這時候只想著全身而退,只要能活命,哪裡還管得了其他?
不過好在這件事情最終也可以用錢擺平,不至於丟了性命,這也總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張邦昌趕緊答應下來,“好好好,下官明白,下官明白,下官一定盡力籌措,還請殿下放心。”
“那好,三天之後我要拿到糧食,要不然,你就等著領教尚方寶劍這高階貨的滋味。”
“是是是,下官明白,下官明白。”
好不容易把趙樞送走,張邦昌那真的是一身的汗,剛才真是如臨大敵啊。
而後他也不敢耽誤,趕緊找到大夫,把解藥一吃,這才暫時恢復了精神。
然後張邦昌也是趕緊把這廬州城有頭有臉、有名有姓的那些商賈大戶,全部都聚集在一起。
然後張邦昌對他們說道:“現在方臘作亂,上回打到廬州來了,以後估計叛軍的主力還會過來,本官已經向朝廷請兵,朝廷也馬上就要發十萬大軍前來救援。
不過各位也知道,朝廷的兵馬除了戶部要分擔一點後勤糧草,沿途州縣也要負擔的,所以你們身為廬州的鄉紳大戶,你們也是責無旁貸,這糧草之事,還是要大家湊一湊,否則,沒有糧草,朝廷大軍不來了,我們面對叛軍主力,那只有家破人亡,生死誅滅。”
一眾鄉紳大戶一聽要他們湊糧草,一個個的就是一張苦瓜臉,捨不得。
張邦昌哪裡還能不明白他們的小九九,張邦昌於是威脅道:“怎麼,讓你們湊一些糧草你們還捨不得?你們可別忘了,萬一朝廷大軍不來救廬州,方臘就遲早要打到我們這來,到時候你們往哪裡跑?莊子,商鋪,宅院,還有家眷,金銀珠寶,全部都要被那方臘搶走,到時候,那可就是沒有王法的世界了。”
鄉紳大戶任張邦昌說破了天,也沒人帶頭響應。
開玩笑,現在刀也沒架在脖子上,憑什麼要出錢出糧?你想都不要想。
張邦昌苦口婆心說了半天,這些鄉紳大戶一個個愣是沒反應。
最後張邦昌也急了,吼道:“你們想幹什麼?你們究竟要想幹什麼?讓你們湊些糧食你們還不肯?難道非要方臘大軍圍了廬州,把刀架在你們脖子上,你們才肯出糧是嗎?”
這時候一個鄉紳說道:“張刺史,我們也知道現在方臘到處在作亂,不過我們還聽到一個訊息,那就是肅王殿下已經領軍出征了,他據說已經渡過了淮河,甚至據說今天他就已經來到了廬州。
肅王這個人我們也打聽了一下,那以前打土匪,打宋江,打金國人,打遼國人,那都是手到擒來,這區區的方臘,那還不是滅之易如反掌?肅王都沒叫我們出錢出糧,咱們還擔心什麼?”
這回輪到張邦昌傻眼了,嘿,這些王八蛋,他們倒是訊息挺靈通。
另一個鄉紳說道:“不錯,現在方臘鬧的動靜這麼大,就算刺史你不上書請求朝廷派兵,朝廷也不可能置之不理,就算我們這些人不湊糧食,朝廷也不可能不救廬州。
要知道我們廬州可是重鎮,廬州如果被方臘大軍攻陷,那麼叛軍就可以沿著淮河開始造船了,到時候造船一結束,就能打過淮河,那朝廷那邊更加被動,所以如果方臘來打我們廬州,朝廷一定會千方百計的救咱們,這一點還輪不到咱們操心。”
這回張邦昌傻眼了,本想再恐嚇他們一下,沒想到這些人一點也不怕嚇,膽還賊大。
沒辦法了,張邦昌最後只能拿出大殺器,賣官。
張邦昌說道:“廬州上一次被叛軍襲擊,好幾個縣都遭受到了波及,這知縣縣丞縣尉,這些人不是被方臘大軍打死打傷,就是被朝廷免官罷職。
他們走了,但是官位還在,這樣吧,只要你們能夠分攤一些糧草出來,本官可以保舉你們的家族子弟充當這些職位,到時候有你們在背後支援,以後不愁不飛黃騰達。”
這一下這些鄉紳大戶一個個眼冒金光,相比起錢糧來說,他們更看重的是官位。
只要有了官位,那就有了權利,有了權利,那也就有了錢糧,這是相輔相成的。
而且他們作為鄉紳大戶,本身也需要官員來給他們提供便利和庇護,如果這個官員出自他們自己的家族,那當然是再好不過。
於是立即就有鄉紳說道:“刺史,你這話說的就太見外了,我們在座的哪一個不是公忠體國的人,難道沒有好處,我們就看著廬州陷落嗎?我們就能看著老百姓被那方臘叛軍燒殺搶掠嗎?”
另一鄉紳也趕緊說道:“是是是,我們自小那也是讀了聖賢書的,聖人的道理我們還是明白。現在朝廷有難,廬州有難,我們身為廬州鄉紳,那自然是責無旁貸,我願意捐資三千石糧草,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喜歡瘋宋請大家收藏:()瘋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