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幾里外的難民都湧向了蓮花鎮,更有罹難者死在了來往的途中,餓殍遍野,一片慘絕人寰的景象。
蓮花夫人坐鎮蓮花大陣,安排一些米鋪老闆在鎮子周圍開設了幾處賑災的粥棚,用以幫助逃難而來的災民果腹。
不過效果微乎其微,衝突也就引起了。
武師仰雪峰因為重傷要進行修養,之前便已經預測到了之後會發生的情景。
於是他早就吩咐大師兄程安順帶著一批子弟去幫扶難民的安排事宜,這為蓮花夫人分擔了許多繁雜事務。
但是令眾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湧來的難民竟然足足有數十萬人。
然而,蓮花鎮的儲備糧食,根本不夠他們吃上一日的,到時候連本鎮的人都會餓肚皮。
無奈之下,蓮花夫人又求情於亓官玉泉,在他的幫扶下從其他城郡徵調了一批糧食過來,並趕來百輛馬車。
將聚集在蓮花鎮的難民往別的城郡遷徙,好分擔一下蓮花鎮的負擔。
可是麻煩解決了,問題又出現了。
因為糧食的徵調是由派遣的官員進行輸運,輾轉幾個城郡後這賑災的糧食竟然被剋扣截流,得十不存一。
一些計量薄也對不上號來,讓抵達蓮花鎮的最後一批官員都傷透了腦筋。
好在亓官玉泉身邊的那個文人學士有大智慧,得知真相後當即大怒,大怒後又是大手一揮。
命令糧食的初運官員在每個糧袋中都填了一把沙子,然後再由官員運過來。
有難民吃到了嘴中的沙子,心中不解,大罵他諸葛文石欺人,可是作為老師的亓官玉泉還有任元青卻頗為讚賞他這種做法。
因為真正的災民飢腸轆轆是不會在乎粥裡有沙子的,來蹭吃蹭喝的就不來了,這樣才能讓最困難的人活下來。
如果賑災糧乾乾淨淨,和普通糧食沒什麼兩樣,用腳趾頭想想都會知道,一定會出現層層截流的情況。
真正吃到災民嘴裡的,恐怕就沒有多少了。
而且更加弔詭的是,因此而餓死的災民,沒有人會為他們說話。
為難民運糧賑災這是“小善”,但這種小善往往是廉價的,甚至不外乎於僅僅是振臂高呼。
因為人性使然,許多事做起來並不是那麼如意,而諸葛文石的計策,則可以說得上是“大善”,因為這種善它可以救命!
但是,好在時間是會識別出那個有遠見的人。
在幾日過後,再也沒有出現官員剋扣截流的情況,蓮花鎮的難民也都能吃上了筷子可以立起的稠粥。
所以大潮退下後,那些真正的高人才會露出水面。
而諸葛文石...無須大刀闊斧,便是那個有遠見的高人!
夕陽西下。
忙碌一天後的林靜閒和李一併肩抱膝坐在屋脊之上,蓮花鎮縱觀全景和鎮外火紅的晚霞都可以在這裡看得到。
天邊霞光零碎,映照在二人稚嫩的臉龐,一幅祥和靜謐的畫景。
落日劃過聳立的簷牙。
李一沉思許久,才說道:“林靜閒,世道在你眼中是個什麼樣的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