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啟貴在感情上的傷是自己找的,是怪不了任何人,走就是一個錯誤,後面又接著錯,沒有人為他的錯誤買單。
第一次,他的詩作在中華詩詞發表,著實讓他高興了好幾天,他沒有想到,自己的東西也能在這樣高雅的文期刊上發表。
這次發表給在創的道上上了一個層次,他越發勤奮,還夠買了一些有關寫詩的工具書。
這篇詩作的發表後,好長一段時間,沒有了詩作問世。他開始懷疑自己不是寫詩的材枓。
人就是要新東西,不斷刺激,沒有新刺激,就會再一次困在過去的影子裡。
越是困在過去,他越發孤獨和煩腦,越發煩腦,就越陷越深,到了不能自撥的地步。
這次兒回來,姐的的到來,也沒有給他注入什麼新的血液。
姐是不她他,但是一個農村的老太太又能介紹到什麼的好女子呢?不行,他要找的女子,不說超過王麗蘋的,最起碼要超過高紅英的。
他得到城裡去找,找一個知熟女性,現在小縣城的人也開始在農村購買農家的現不住的老屋子,將它修理好,進行改造,到了週末,小兩口,在這裡住一住,大多都是有一定的經濟的人。
他們將鄉下當作是一個休閒的場所。
這樣一來,也給了潘啟貴別一半,帶來了一個新的啟發,當初認為小縣城的人不可能到鄉下來。
他到縣城裡走一走,他這一走就知道到了一個新資訊,東縣成立了文聯,成立不久,這是他以前的同事在路上碰談到寫詩的事,他便去了,來到編輯部。
編輯主任是主任是文化局長兼的,文化局長也認潘啟貴。
“潘主席你來了,聽說你要家寫詩,還在中華詩詞上發表了,不簡單。”
文化都是有這麼一個特性,小地方麼,相互吹一吹。
“剛學,剛學,寫得不好。”
“你去編輯看看,給幾首在縣上雜誌發發,提升一下縣級刊物的知明度。”
說著就把潘啟貴引到了編輯部。
文化局長給編輯引見。
“這是老領導,縣政協主席,詩在中華詩詞發表過。”說完文化局長走了。
將潘啟貴留在編輯部。
編輯部起身給潘啟貴坐了杯白開水,示意潘啟貴坐。
“潘主席,你今天帶詩作來了沒有?”
“沒有,寫得不好,還不成熟。”
“沒帶這樣吧,我給你一個qq號碼,有新的詩作,就從郵箱裡直接發給我。”
“好,謝謝,請多少指教。”
“晚輩還得向您老多多學習。”
“我發過來的詩,請斧正。”
“您老太客氣了。”
“抽菸,”
“不會。”
“好,年輕人不抽菸好。那就不打擾了。再見!”潘啟貴起身告辭。
“再見!”
這回真的將潘啟貴樂壞了,看來一首詩在中華詩詞發表,他們都知道,一首小詩,作用還真不小。
回去整理整理,發它十首來。
他想好了,就將那一組詞發過來。
編輯還送了他兩本前兩的期的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