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外的文章如何做,葉勁一時還沒主意。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他有空就揣摩【方恆】這個人物。
實話說,【方恆】這個人物還是比較單薄的,整個就是一熱血青年。特質就是年輕、衝動、熱血,缺點就是不夠理性、老練。
這樣性格簡單的角色,其實不算太難演。不過因為是第一次擔任主要角色,所以葉勁還是很用心的琢磨,並根據演技培訓班老師教導的,逐字逐句的分析自己的臺詞,並在空白處寫下心理描寫。
劇本是不會描寫角色心理的,只會透過臺詞、動作、表情等隱晦表達。所以這時候,就需要演員自己揣摩,自己在說這句臺詞、做這個動作、露這個表情的時候,究竟是有怎樣的心理活動。
揣摩的越深入,越真實,對於角色的拿捏就越準確,表現自然就會越好。
葉勁仔細的揣摩著,不時將自己的心得寫在紙上,最終寫了滿滿六大張紙,近一萬字。與之相比,他在戲中的臺詞,也還不到六百字。
所謂功夫不負苦心人。透過這些努力,葉勁對【方恆】角色也已經拿捏得相當到位。雖不敢說跟那些戲精、戲骨相比,但是在功夫片中已絕對夠用。
……
就在葉勁揣摩角色期間,《蕩寇灘》正式在院線公映。
上映當天,平均上座率就達到七成,相當不錯。
要知道,《蕩寇灘》沒有大牌明星,也沒有大牌導演,完全是二三線藝人及菜鳥導演的配置,本沒有什麼票房號召力的。上座率能達到七成,已經很好。尤其正式公映當天還不是節假日,觀眾還能夠如此捧場,顯然更了不起。
同期上映的,還有張澈、程鋼、嶽峰三位導演執導,由狄龍、姜大衞、嶽華、施偲、羅洌、何麗麗、宗華、李婧等數十位當紅明星主演的《群英會》。
張澈在香江影壇的地位自不必多說,獨一無二,如日中天。另兩位導演程鋼、嶽峰同樣不簡單。
程鋼的代表作有《天網》、《應招名冊》、《十四女英豪》、《賭王大騙局》等等。他所拍的《十二金牌》是七零年的票房冠軍,一百五十六萬港幣,創造了當時的票房紀錄,十分不簡單。
而他最傑出的代表作品,就是他的兒子程曉東,香江知名武指、導演,經典作品不計其數,像《倩女幽魂》、《笑傲江湖》、《鹿鼎記》、《少林足球》、《大話西遊》等等。
嶽峰也是蕭氏老牌導演,從四零年代就開始拍戲,資格極老,人人都尊稱一聲【嶽老爺】,經典作品如《三笑》、《西廂記》、《寶蓮燈》《新啼笑因緣》等等。
周星弛經典作品之一的《唐伯虎點秋香》,就是根據嶽老爺的《三笑》改編而來。
至於狄龍、姜大衞、嶽華、何麗麗、羅洌等明星不必一一介紹,簡單一句話,在七零年代的香江,他們的地位等同於現在國內的一線紅星。
也因此,這部名導雲集、大牌雲集的《群英會》,在宣傳的時候,會以【花一張票價,看三套電影】為賣點。
這個陣容的確是太強了,與它相比,《蕩寇灘》簡直就像個草臺班子。
……
但是令人驚訝的是,上映之後,草臺班子《蕩寇灘》的票房一天比一天高,第一天票房就達到了十九萬,第二天二十萬,第三天二十一萬,一週時間票房就過了百萬港幣大關。
這也使得吳思源一下成為了【百萬導演】。在當時,這個稱號就意味著權力與地位。可以要求更高的製作經費,更高的片酬,在片場基本上可以隨意罵人,沒有人敢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