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的城郭巍峨挺拔,十數年前,左庭王就見識過了。
背後就是比冒大汗及其擁護者的數個大帳。
即便是在外征伐,比冒也不是那委屈自己的人。
“左庭王怎有雅緻在此欣賞這大燁城郭的風貌啊?”
聽到聲音,左庭王也不回頭。
“有勞右庭王對某的關注了,某和右庭王的忙碌不同,自從發兵大燁以來,某還沒有如此清閒過呢!”
別看最後提出攻打大燁建議的人是左庭王。
那是因為比冒早有此心。
左庭王當初的阻撓也只能阻止一時。
過後,比冒總會找到原由發兵的。
與其一味地阻撓,徒惹比冒大汗不快。
在和阿史那吉格聯手之後,左庭王便迅速上書,提議攻打大燁了。
反正此行左庭王和三王子一派,從沒有指望真的能啃下大燁的底盤。
但能消耗了比冒和右庭王一派的兵力,於他們也是利大於弊的。
遂了比冒的心意,他自然會對左庭王給予一些撫卹。
只不過,看起來他是大軍統帥,可除了他帶過來的人馬以外,其他人並不將左庭王放在眼裡。
準確的說,他們並不認為左庭王真的被啟用了。
這些日子志得意滿的非右庭王莫屬了。
所以對於左庭王的話外之音,他並不介懷。
左庭王和阿史那槿南的一些小動作,右庭王也有所耳聞。
但他們此次人馬來的並不多,右庭王也不覺得他們能成什麼事。
加之,與大燁的北軍交戰的主力是他和大王子的人馬。
這些日子雖然還沒有攻下大燁的徭關,但他們也殺了不少大燁的將領,功績也是不小的。
可以說,這次阿史那的大軍之中,除了比冒大汗是真的想要攻下大燁的城池外,其餘人的小心思一個比一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