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能聚起柳鳴村的百姓多年不散,薛錦玉是個爽快且守信的人。
回柳鳴村提及過洛長安所言之事,她很快帶回了三人的短刀與長劍。
阮朝摸一摸刀身,又仔細瞧過刀上的墜子,理順墜子的流蘇,將短刀收回袖中。
洛長安更多留意在劍鞘,伸手撫過,又從頭至尾瞧了一遍。
姜滿早已收
了匕首,坐在他身旁,說:“劍鞘本就是用來護劍的,磕了碰了在所難免,你未免瞧的太仔細些。”
洛長安卻撫著劍鞘,仰起頭,應她:“這把不一樣。”
姜滿撇開目光。
坐在桌案對面的薛錦玉看著二人,滿面不解。
夜漸漸深了,燈燭搖晃,驛館寂靜下來。
薛錦玉將所知盡數道出,姜滿聽在耳中,心中已有了八九分了然。
當年太康的那場災荒持續許久,嚴行正隨巡撫一同運送賑災糧前來,賑災糧未到時,嚴行正曾先一步尋到薛知州,獻上珠寶玉石,欲拉攏其一同將賑災糧換做銀錢,以此謀利。
薛知州在太康為官多年,為人正直,當即拒絕。
得薛知州拒絕後,嚴行正並不甘心,連夜前往青儔山別苑,找到了彼時身在太康,避世多年的長公主。
長公主並不缺銀錢,卻不知為何滿口應下此事,並與嚴行正一同設計,將珠寶銀錢壓在吃食特産下,以遠親名義送去了薛府。
事情發生的猝不及防,未等薛知州有所反應,薛府被查抄,薛家人一夕之間葬身火海,唯有薛錦玉被悄聲救出,得以生還。
薛知州死後,得長公主提拔,嚴行上任太康知州。
嚴行正任知州後,唯長公主之命是從,花費大量的銀錢打點上下,為平災荒大肆驅逐災民,不過一月便上報燕京,太康災荒已得到妥善解決,無需天家再多費心勞神。
而自嚴行正來到太康,平農田,重商貿,大肆發展貿易,太康明面上一派欣欣向榮,幾年之間樓宇繁華堪比燕京。
可如此捨本逐末,百姓早已苦不堪言。
結黨營私,官官相護,塵煙裡的聲音傳不到玉宇瓊樓中,稍有尖銳便會被人捂住口鼻按入泥沼,連求救的聲音也再難發出。
多年發展商貿的緣故,如今的太康城中不乏往來的異族人,而城中,最繁華的長街盡頭便立著座金碧輝映,與周遭房屋修築的截然不同的樓閣。
那個金迷紙醉,堆金砌玉的地方,名為別月樓。
傳言別月樓的主人是一與燕京權貴交好的南越人,因其背倚燕京,別月樓才能多年屹立,而那人多數時候身在南越,太康從未有人見其露面,到如今也無人知曉其真實身份,只知每月在青儔山別苑,長公主邀人前往的宴會中,他也會前往。
別月樓常日只作飲酒玩樂之所,唯逢每月末,樓外燈盞盡滅,樓內亮如白晝,迎四方來客,亦迎四方珍寶。
每逢燈盞盡暗時,便是又將有奇珍異寶在樓中唱價買賣。
參與唱賣的大多是權貴亦或身家殷實的富人,能入這些人眼中的珍寶自然也不是俗物。
不俗之物要用天價來襯,每場唱賣中,別月樓的主人都會內定一物作此場唱賣最為珍貴之物,能猜中此物,抱得珍寶的人都會被請上別月樓的最高處,與他飲酒一盞。
也因此,許多人前來的目的並非單純取得珍寶,而是為探究別月樓的主人究竟是何方神聖,或是希冀能透過別月樓主人,與長公主攀上關系,參與青儔山別苑的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