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隊警員的目的,便是按照釣魚愛好者張安提供的線索,找到那個和水庫老伯方棟山起爭執,還對方棟山動了手的男子。
案發的那天,張安看到那男子和方棟山動了手,在方棟山被收拾了兩下走後,張安因為要回到家裡招待外地來的親戚的緣故,就回去了。
那個和方棟山起爭執動手的男子,他具有很大的作案便捷性、作案動機、作案時間和作案能力。
他是重大嫌疑人之一,找到他,對於方棟山的死,說不定就能直接破案了。
釣魚愛好者張安沒看清那男子的容貌,不過對於那男子的體型、摩托車,以及釣魚工具箱還是記得比較清楚的。
只要根據這些點去排查,還是很好找出那男子的。
這隊警員帶著張安,在水庫周邊的各個村子進行排查,村子裡愛釣魚、有漁具的人,都會被警員找上門。
讓張安看看是不是那天的那男子,以及該愛好釣魚的人家中的摩托車和釣魚工具箱是否吻合。
張安跟隨著警員們,挨家挨戶的去走訪,去調查。
距離小山水庫最近的那個村子,村子裡一共有六個愛好釣魚,家裡有漁具和釣魚工具箱的。
現在村子裡的人,出行都有交通工具了,買不起汽車,摩托車都是必備的。
這六個愛好釣魚的男子,家裡都有摩托車,其中兩人是男士摩托車,四人的是女士的摩托車。
張安那天看到那男子騎的摩托車,是一輛紅黑相間的男士摩托車。
這村子裡的六個釣魚愛好者,他們的體型和該男子匹配不上,摩托車和釣魚工具箱也有所不同,那個男子,不在這個村子之中。
這個村子沒有,他們前往了下一個村子。
這第二個村子人口不多,整個村子裡面,只有一個人家裡有漁具,喜歡釣魚。
前往此人的家裡後,張安看到了這個愛好釣魚的人,第一眼看到他,張安眼睛微微亮了一下,因為這個男子的體型,和他那天在水庫裡看到的那男子很相似,頭髮也差不多。
不過這男子一開口,張安就發覺聲音不對勁,和那天那男子的聲音不像了。
這個男子的家裡,只有幾根魚竿,沒有釣魚工具箱,出行的工具就一輛腳踏車而已,村子裡的人表示他家條件一般,都沒有摩托車。
這個體型和那男子相似的傢伙,很快就被排除掉了嫌疑。
在前往第三個村子的路上,張安對隨行的警員說:“萬一我認錯人了,或者沒把人認出來怎麼辦,我有責任嗎?”
警員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從你提供的那些資訊來尋找,不會出現認錯人的情況的,你就放心吧。”
張安害怕會承擔什麼責任,聽到這話後,內心稍安。
到達第三個村子後,這個村子是個大村子,不過經過走訪調查,這個村子裡面,一個愛好釣魚的人都沒有,到達這個村子後,警員們快速離開了,前往了下一個村子。
在警員們在村子裡走訪調查的時候,一些負責收集城區釣魚愛好者資訊的警員,也在緊張有序的收集著那些人的資訊和資料。
他們把收集來的資料,傳給了在張安身邊的一個警員的膝上型電腦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