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朝、蜀國雙方遣使來往,敲定放許存家眷團聚,以及先行返還五千戰俘的具體時日、地點一來一回,也難免還要耽擱些時日。
然而又過了不到旬月光景,蜀國皇宮內苑卻忽然發生狂風驟襲,拔木而起的凶兆。而於唐末亂世也可稱得上一代梟雄,親手打下一片江山的蜀國開國皇帝王建,竟然於當夜便一病不起。
帝君大限將至,也登時鬧得蜀國皇城內宮一片雞飛狗跳。而根據宮內私下相傳的小道訊息,王建病重臥榻之時,竟向身邊的近臣、御醫驚呼恍惚間他竟能看到自己施政後期因重賦重稅被逼死的百姓鬼魂前來索命按《十國春秋》所載:帝復病痢痛楚,日坐錦囊中。壬寅,帝病中顧左右曰:“朕見百姓無數,列床前詬曰:‘重賦厚斂,以至傷害而死,今已得訴於帝矣!’朕實不知下民如此,今若之何”)......
怪力亂神的鬼神之說,也未免太過玄虛。而根據宮中御醫的說法,陛下先是養尊處優而早染上了一身富貴病,隨後又因積怒、積憂、積怨成疾,再染上的痢疾,便如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也已病重到無法用藥醫治的程度。
只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王建在彌留之際到底見到了什麼,也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行將就木的這段時期,雖然也曾鬧出過內宦唐文扆率禁軍宿衛,封鎖宮門,隔絕內外,而意圖趁機掌控國政的風波。可是以王宗弼為首的一眾帝君義子強行闖入宮中,向王建舉報唐文扆意欲控扼宮禁謀亂。本來最為猜忌屬下有背反謀亂的心思,眼下已吊著一口氣的蜀國帝君聞訊後心中更添一股惡氣,便立刻下旨先將唐文扆削官流放至雅州,再追加罪咎遣人將其處死。
已是氣息奄奄的王建,召見宋光嗣與王宗弼、王宗瑤、王宗夔一同接受遺詔,擔任輔政大臣之後,終於兩眼一閉、雙腿一蹬,便已撒手人寰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即便蜀國宦臣外戚、公卿權貴對於自己所效命帝君的死訊心思各異。可明面上他們悽悽惶惶的入宮,起碼整個宮中一片愁雲慘霧,殿內素幔白幃,也顯得十分莊重肅穆。
再走過了王建喪葬大殯,乃至宣遺詔冊立新君的流程...果然是先帝膝下第十一子王宗衍繼承帝位,改名為王衍,而成了蜀國新君。
駕崩的王建,被追諡為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廟號高祖,陵名永陵。而新君王衍的生母徐賢妃被尊立為皇太后,姨母徐淑妃立為皇太妃;至於王建下遺詔,受命輔佐王衍,而得賜封權勢最大的兩個顧命大臣...一個是加封為內樞密使,手握宮禁兵權的宋光嗣;另一個便是被拜為守太師兼中書令、判六軍諸衛事的王宗弼。
當蜀國王建駕崩,幼主王衍繼位得訊息傳至魏朝汴京,李天衢聞詢後默然片刻,便悠聲說道:
“蜀國對於我朝,已再無半點威脅可言...待朕再觀注兩川之日,便也該到了魏朝吞併蜀地的時候......”
畢竟與王建身故,而蜀國易主一併傳來的,還有另一樁訊息:王衍的生母與姨母剛被冊立為皇太后、皇太妃之後,便迫不及待的下達教令賣爵鬻官,聽聞自刺史以下,每一官闕,必數人並爭,而入錢多者得之;通都大邑起邸店,以奪民利。
王建早年勵精圖治,減輕賦稅,大力整頓國政,可到了晚年愈發糜爛腐敗,致使官場上下已是一片烏煙瘴氣...然而他病逝之後,掌控蜀國的統治階層沒有最濫,也只會更濫。
雖說那前蜀王衍繼位的年紀,也比原來的軌跡要提前了不少年,現在的他應該也還不過是十歲左右...可李天衢尋思那小子即便垂手過膝、顧目見耳,而宛如三國蜀漢昭烈帝劉備那般的賣相...可他按史載所述年少荒淫,極度驕奢淫逸,就沒理過政事。真要比較身為國君的才幹,七百多年前同樣治理那片土地的蜀漢後主劉禪,甚至都超出他一大截了......
至於因王衍繼位,而趁機攬握大權的宋光嗣、王宗弼...李天衢想起正史中後唐客省使李嚴出使蜀國,而再返回太原之後,便向李存勖所提出針對他們君臣三人的評價:
衍童騃荒縱,不親政務,斥遠故老,暱比小人。其用事之臣王宗弼、宋光嗣等,諂諛專恣,黷貨無厭,賢愚易位,刑賞紊亂,君臣上下專以奢淫相尚。以臣觀之,大兵一臨,瓦解土崩,可翹足而待也。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