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這話我可不敢苟同,我覺得我的這個評價應該算是很中肯的,並沒有貶低那一方,也沒有刻意抬高那一方。
而且聖人有訓,非禮勿視,非禮勿動,非禮勿聽,您作為前輩高人,聽我們說話也就算了,但是從中插話就有些過分了吧。
世人皆知儒家是以仁、義、禮、智、信、勇、恕、誠、忠、孝、悌這十一個作為核心思想的。其中首重一個仁字,其次為義字。下來便是禮字。
按照我的理解儒家最開始立足天下的便是一個禮字,而不是什麼仁字。
雖然人們都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但是聖人們的思想真的徹底貫徹了嗎?
不見得吧,諸子百家,之所以能夠稱為百家,便是因為各種思想不斷地碰撞,不斷的成長,彼此互相刺激,所以才有了百家爭鳴之盛況。
這是我人族思想境界和文化的最高峰,也是智慧火花最為旺盛的時候,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有些跑題了,反正按照我的理解,儒家是最不可能出現所謂的狂生的,如果有,那就是對自身的體系產生了懷疑。
我勸前輩還是不要一直待在這裡,閉門造車的好,聖人都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相信以前輩的文學造詣和境界,對這些話的理解肯定比我要來的深刻。”
徐成不知為何聽到此人的話後,心頭一股無名業火洶洶而起,立刻開口反駁了起來。
“咳咳,你這後生,年紀不大,口氣不小,我好心好意提示你兩句,結果你不領情就算了,還叨叨個不停。”
中年男子明顯噎了一下,被徐成當面反諷了幾句,老臉很是掛不住了。
想他以前藉助自己的輩分和資歷訓斥別人時,別人都是唯唯諾諾的,要麼不敢回話,要麼一臉憋屈的樣子。
結果今天算是遇到了對手,被嘲諷的老臉一點光彩都沒有了。
“呵呵,有些人啊,老了老了,沒臉沒皮的,怎麼以為全天下都是你孫子輩啊,所以說啊,人啊,千萬不要把自己當一回事,該幹啥幹啥去。
資歷這東西,的確是熬出來的,但是實力可不是光靠嘴皮子的,你是儒家,又不是名家,更不是縱橫家。
別以為自己年紀大了,別人看在你的輩分上,就會尊敬你,把你當成老前輩,和那些真真的老前輩相比,你還不夠格,知道嗎?
退一萬步講,不說別的,我們就說說輩分,不知前輩你姓甚名誰,是儒家第幾代弟子啊?”
徐成呵呵兩聲,最後問了一句。
“本人不才,複姓拓拔,名三賢,是儒家第十八代弟子,師從湛雲大儒,是他最小的第一,奈何資質愚鈍,沒有繼承到我師父萬分之一的學問,實在是愧對恩師啊。”
中年男子聞言,渾身一震,臉色立刻變得非常紅潤,撫了撫不存在的長鬚,淡然自若的站在那裡說道。
“原來是三賢大師,儒家第十八代弟子,了不得啊了不得,要是我沒記錯的話,從百家訂好名分後,百家所有的長幼都是一樣的。是這樣吧,三賢大師。”
徐成眉頭一皺,瞳孔猛的一縮,沉思良久,這才小心的問道。
“你說的不錯,百家輩分的確是這樣論的。”
拓拔三賢微微頷首,作出一副高人模樣。
“我還有一問,不知現在儒家最新的弟子排到多少代了?”
徐成看著拓拔三賢問道。
“嗯,我儒家人才濟濟,目前已經傳到了第七十二代了。”
拓拔三賢笑著說道,這個他記得可是比誰都清楚的,畢竟他可是靠這個輩分忽悠到不少人的。
“那就厲害了,我想想啊,要是我沒記錯的話,當初我師父收我入門時,說我是兵家第十二代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