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醒來,一切狀況良好。
李航十分滿意,要知道在半個月前,他可不是什麼戶外達人,也不是什麼野外生存大師。如今能夠做到這個份上,固然有獸奴這個大力士輔助,但也算是很了不起了。
今天他需要做的事情更簡單,那就是利用作為一個現代人所擁有的知識去捕獵。
什麼直接用長矛打獵,用手弩射野物?這都是太天真的想法,李航要做的就是弄到足夠的材料,去做足夠多的陷阱。
想要在史前文明的世界獲得足夠的食物,用力量很難去解決問題,只有收集前人的智慧結晶,那才是成半功倍。
很明顯,李航不會放著更簡單的捷徑不走,卻非要矯情親自去打獵。
他首先盯上了樹林經常出沒的一些小動物,例如樹上的大松鼠,之所以稱它們為大松鼠,主要就是這裡的松鼠特別地兇,又特別地大。
與二十一世紀常見到的松鼠有些不同,這裡的大松鼠,不單止長的體膘肥壯,而且它們除了擁有一雙大板牙之外,頜則卻又有兩支細長的尖牙。
李航這兩天已留意到,這些大松鼠傢伙似乎除了平常吃蟲子、吃植物之外,它們往往更喜歡吸血。
只要是被它們逮到了機會,往往就會從樹上躍下來,一舉跳到一些大中型食草動物的背上,便用它們那兩支尖牙吸吮生血。
因此,李航自個把這些大號松鼠,命名為吸血大松鼠,他不是生物學家,也不是史前文明生物研究學者,他不知道在後世人類資料當中,人類到底有沒發現過這種吸血松鼠。
不過顯然,就算後世人類沒有發現也不出奇,畢竟時間的追溯實在太久遠了。
這些吸血大松鼠就是李航的目標之一,基本上,它們每一隻成年個體,大約都有十幾公斤重,是後世常見的松鼠數倍,又大又肥又壯。
只要逮到一隻,那都夠李航一個人吃一個星期,當然,如果再加上獸奴的食量,那麼只能夠吃兩天。
第二種目標就是林裡的最常見、也是數量最多的一種鳥,此鳥通體青烏色毛髮覆蓋,有一支如蜂針細長的鳥喙,平時以蟲子、吸食樹汁為食,基本上一隻約有兩到三公斤重,比起現實家禽雞差不多同個體型。
由於它們長的尤其像特大號蜂鳥,因此,李航把它們稱之為蜂林鳥。
以上兩種目標,就是李航今天需要捕捉的目的,不過在此之前,他必須要收集到足夠的材料做陷阱。
一大早,先是收割樹藤,這裡的藤條又硬又韌,在沒有任何刀具之下,只憑著李航所攜帶過來的石斧,兩人忙活了整個上午,才算是收集到足夠的材料。
之後是把藤條剝皮,再把裡面的樹纖維物質撕開,撕成一條又一條更細狀,最後就是以三條互相糾纏交叉編制,花費不少時間,總算現成做成一根根細繩了。
這也是在野外最原始編造繩子的土方法之一,事實上,李航為了趕時間緣故,他還省略了其中一個最重要步驟,那就曬乾藤條裡面的纖維物質水份。
不過由於他僅只是用來做捕捉小型動物的陷阱,並不需要極大要求,因此卻直接省卻這最消耗時間的一個步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