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甘州縣南鄉。
冬去春來, 天亮得更早了,這日天才微微亮,農戶們已經出門要下地了。
農戶們都是靠天吃飯, 各家各戶都早早起來開始忙活春耕,往年一家子埋在黃土地裡, 從早到晚的忙活, 全家人累得直不起腰來, 今年可有大不同。
聽說縣衙造出來一批東西,免費發放給農戶使用, 據用過的人說,犁地輕快多了。
不過因為剛造出來,數量有限,不能家家戶戶都有。
相裡谷一大早就帶著幾個工匠來到了南鄉, 因他是南鄉人, 所以被林縣丞派到了這裡。
他讓裡正將今日要耕地的村民召集起來,這塊地屬於安平裡,村民大多姓張。
張裡正見到相裡谷, 他早就聽說縣衙造出新農具了,只是還沒見到,他試探地問道:“相裡啊,咱們裡能分到多少?”
相裡谷面不改色, “全縣五個鄉,咱們鄉總共分到10個曲轅犁,一架筒車。”
“才10個, 你看這麼多人,不夠分啊。”
相裡谷斜了他一眼,“裡正, 咱們南鄉人最少,縣衙本來只想給8個的,是林縣丞看我是南鄉的才多給了兩個。”
而且時間太短了,能造出來這麼多已經是他們一群人熬了幾個通宵做出來的,剛休息了一天就被林縣丞派到這裡了。
他現在終於明白林縣丞那個笑意是什麼意思了?今天早上見到他,竟然還笑他像熊貓。
他追問什麼是熊貓,林縣丞笑而不語,指了指他的眼睛,其他工匠笑著給他拿了一面鏡子,他才看到眼底一片黑。
所以,這麼短時間內造出來這麼多,竟然還敢嫌少?
張裡正見他態度堅決,無奈搖搖頭,讓村裡的農戶抬著曲轅犁下地了。
西北土質多為黃土,一名村民推著曲轅犁耕地,前面有耕牛拉著,犁鏟鋒利,下去便帶起來大塊泥土。
村民驚訝地看著小了一圈卻更輕便好用的曲轅犁,遠處傳來其他人的喊聲,“大生,快耕啊耕完我們家還要用呢。”
張大生立馬又開始耕了起來,一行很快耕完,以前的犁地的時候需要兩人合力抬起來換方向,張大生卻發現這個犁他一轉犁評便能自己掉頭換方向,他心中更為驚訝了。
犁了好一會,但他回頭看了一眼自己耕的地,好像比以前更多了也寬了,往常這時候他早就累得直不起腰了,必須得休息一會再幹,今日卻沒感覺到疲憊,難道是自己力氣變大了?
他看著手上的曲轅犁,如果不是錯覺,那就是這個犁的作用。
其實是曲轅犁更符合人體的構造,可以減少犁地時農戶的疲憊,犁頭也更為寬大,一次性耕的面積更寬更廣。
他耕完自家的地,另一名村民立馬喜滋滋地接過來,他早看到這犁的好處了,可惜抽簽讓張大生佔了頭籌,不然今天自己家的地也能耕完大半。
張大生擦完頭上的汗,跑到裡正跟前,激動道:“裡正,果然好用,耕得又快還不累人。”可惜自己的地還有好大一塊不在這裡,不然還能再耕一些。
他撓了撓頭,看向相裡谷,“相裡,縣衙還能再造一些出來嗎?我想給自家買一個。”這樣就不用跟其他人搶了。
相裡谷冷哼一聲,“現在還造不出來,等過些時日,林縣丞說可以讓農戶購買,用糧食換也行,沒錢沒糧的可以先賒著,等今年糧食産出來再還。”
這下子不止張大生,周圍豎著耳朵聽的張裡正和村民都欣喜若狂,眼中全是欣喜和激動。
農戶一年到頭全靠地裡種的糧食養活全家,他們南鄉不像其他幾個鄉,離縣城近,還能去那些工坊做工補貼家用,他們只能靠地裡多種些糧食出來養家餬口呢。
相裡谷看著村民的反應,心中欣慰,他對張裡正說:“叫幾個人,咱們去地頭那裡,裝上筒車試試。”
張立正連連應是,他早就想見識見識筒車了據說不需要人可以直接灌溉莊稼。
旁邊的村民已經見識到曲轅犁的效果了,一聽還有新奇的農具,紛紛自告奮勇,表示自己力氣大,可以試試。
張裡正挑了幾個力氣大又幹活好心細的,一群人雄赳赳,氣昂昂地往地頭走去。
地頭不遠處就是一條河,春天一到,河水解凍,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音,這也是相裡谷選此地的原因。
此地雖地處西北,但有冰雪融水,因而並沒有其他地方那麼幹旱。
相裡谷指揮農戶將筒車安好,溪水沖擊車輪使筒車發生轉動,水進入水槽之後進入田間,剛播完種子的地瞬間濕潤,順著挖好的渠道,不一會了,便灌溉了大片地。
除了相裡谷和工匠,其他人紛紛倒吸一口氣。
這倒底是什麼神物,竟然不需要人就能灌溉莊稼。
相裡谷拿著炭筆和本子在旁邊唰唰寫了一通,這是林縣丞交代讓他們記的,每個筒車的執行操作有什麼問題都要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