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完地,林書閣拿過三角耬,這是這個時代出現的播種機,能同時播種三壟,可以同時完成開溝、下種、覆土三項任務。
三角耬林書閣在現代也見過,一些農村在現代也在使用,因而他看了一眼知道是怎麼用的。
他在前方牽引,周度幫忙在後面扶著,不一會兒,就播好了三壟的種子。
今日太陽有些烈,他和周度幹完去旁邊喝水,李縣令已經站在旁邊休息了。
周度以手扇風,“每年這個時候就會慶幸我家中還算小富,不用幹農活。”
林書閣看著還在耕地的農戶,“二郎,一畝地一年能收多少粟?”
周度擦了擦汗,回道:“三石左右吧。”
三石,不到兩百斤。
“走吧,幫忙灌溉。”林書閣合上竹筒,起身說道。
“哎,這才歇了多久,你等等我。”周度連忙起身追上。
灌溉南方多用翻車,但是並未傳到西北,這裡還用的引水灌溉,通常是挖出一道水渠,將溪水引過來灌溉農田。
林書閣現代時曾經在西北城市蘭州參觀過大型水車,是明代修建的。修建者參考了南方所見的翻車,引黃河水進行灌溉。
林書閣一邊幫忙挖渠,一邊想著,可以工匠試著做一個試試。
視線掃過遠處犁地的農戶,工業社會的大型耕種機器他一個文科生造不出來,但是唐代出現的曲轅犁總能造出來吧。
“走吧,別看了,大人讓我們一會便回去。”周度看著一臉沉思的林書閣,提醒道。
“好,馬上。”林書閣還沉浸在曲轅犁該怎麼造的問題裡,沒聽到他說什麼,隨口應道。
周度見他嘴上說著走,結果根本就沒動,微微提高了聲音。
“林淮亭。”
林書閣被嚇一跳,瞪了周度一眼,“怎麼了?”
周度無語,“你還說怎麼了,你在想什麼?叫你都沒反應。”
“我還有事。”他將手中的鋤頭丟給周度,自己往李縣令在的地方跑了過去。
周度:“……”
李縣令人到中年,幹活不比年輕人,早早就已經停下歇息了。
其實往年大家都是做做樣子,給民眾起個示範作用就行,今年不知怎麼的,縣衙官吏幹得熱火朝天的,搞得他都不好意思偷懶。
他抬頭看了看剛到頭頂的太陽,正感嘆民生多艱,卻見到今日幹得最投入的人跑了過來。
嗯?這是終於幹不動了?
他剛想開口調笑兩句,年輕人還是得多動動。
不想,林書閣見到就開口說道:“大人,我想造幾樣東西出來。”
哦,他又有想法了。
李縣令面不改色問道:“你要造什麼東西?”
“一種是用來犁地的工具,一種是用來灌溉的,犁地的……”
“什麼?你要造農具?”李縣令震驚地看著他,胡須都要被吹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