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此時此刻的胡可並沒有警惕蘇靈,反而是有什麼就說什麼,蘇靈問什麼胡可就如實回答,看上去就沒有任何問題。
只不過這是個機器人,就好像和機器人下棋一樣,人家總是無時無刻在算計你,甚至會挖坑讓你跳進去。
蘇靈不敢肯定自己鬥得過這個機器人,所以任何事情蘇靈都打算從兩方面入手,才能得以驗證。
“所以培養所裡面,到底有幾個實力強大的機器人?”
面對蘇靈的問題,胡可先是短暫的思考一下後回答,“目前我所知的話,想我一樣的機器人有將近十幾個,還有部分我也瞭解不到的機器人……”
“照你這麼回答的話,我們要面對將近三十幾個像你這樣的機器人?”
胡可點點頭,機器人的思維讓他保持著計算能力,透過計算得知,假如他們五個人上去那座山脈的話,勝利的可能性大概是百分之五十。
胡可繼續解釋道,假如拉上更多的能力者,那麼就會更有勝算,當然他不敢肯定培養所裡面還有沒有強悍的機器人存在。
像胡可和之前被處決的假黃丹靜都屬於同一批生產出來的機器人,這一批裡面到底有多少個還不是特別能確定。
蘇靈很快就跳轉到下一個問題,“平時你們都是怎麼執行任務的?“
胡可面對這個問題就好像要啟動另外一個程式一樣,稍微反應一會兒後才回答,“任務前,所有可能性的因素都被計算在內,並進行全方位模擬。“
說著,胡可就給蘇靈來了一個示範。
胡可先是用自己的眼睛來完成投屏的任務,然後給蘇靈看到底是如何計算的,從第一步開始,就有無數的計算過程。
比如第一步是胡可站起來,隨後引起蘇靈的警惕,被蘇靈制服,意味著任務失敗,這條路走不通,於是走第二條路……
在計算幾千條路以後,胡可計算範圍內能夠得出最好的結果就是乘著蘇靈不注意的時候利用弱電流將蘇靈擊暈。
然後從這個審訊室出去又有幾千種方案,比如遇到楊淇該怎麼辦,遇到白和尚怎麼辦,遇到三人同行怎麼辦等等。
這個計算過程只是最開始的,然後開始提供各種預備方案,比如蘇靈太過於警惕了,根本不上當,又回到一開始的那個迴圈,再來一次。
每一次的迴圈都會將事情引導到不同的走向,最終的計算結果也會有所不同,而面具人每一次成功都是依靠這樣一次又一次的計算得出的結果。
比如進攻南曄城的時候,他們得出的最佳方案裡面還有幾百個備選方案,當蘇靈上到樓頂的時候,就是啟動第一個備選方案。
隨後樓頂的人就給了蘇靈巨大的阻擾,事情又再次迴歸正軌,就連最後蘇靈追出去大卡車的時候都是在計算範圍以內的。
蘇靈看到這裡的時候只覺得細思極恐,“那你沒有想過實施你剛剛的計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