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嚷不要緊,他的孫子孫女跑過來,抱住腿就要雞蛋吃。
張全祿怕灑了,趕緊把掛麵碗放在八仙桌上,然後哈腰抱起孫子孫女,把他們放在緊挨八仙桌的小炕北頭。然後對屋裡人說:“大家都吃兩口,解解饞!”
他的孫子孫女兒才五、六歲,正是貪吃的時候,從小炕上爬上八仙桌,就要下手抓。
忽然“媽兒”的哭了起來:碗裡哪裡有掛麵荷包雞蛋?分明是清水裡泡著一塊圓圓的鵝卵石,還有幾隻小蝌蚪在裡面游來游去。
“怎麼會呢?”張全祿震驚的無以復加:“我明明是端來的掛麵荷包雞蛋,還在道上嚐了兩小口,噴香噴香滴!”
一屋子人大眼瞪小眼,都被震驚到了。
“難道是真的?”張全祿疑惑地說。
王張氏:“什麼是真的?”
張全祿:“那小姑娘對我說,白頭髮老奶奶說了,她給的吃食都是行善積德得來的,給了誰是誰的,別人要是要了走,也吃不到嘴裡。”
“放他娘個屁!”王張氏拍著炕沿說:“純粹為了不給東西打馬虎眼!”
“你先別罵哩,”王廷爍嗔怪地望著她:“那你說說,他老舅端來的掛麵雞蛋怎麼變成清水石頭了?”
王長柱忽然想起了玉米,趕緊過去看。
哪裡還有玉米?連口袋也不見了蹤影!
“這下可壞了,一點兒糧食也沒了!”張全祿拍著屁股蛋子,懊惱地說。
那玉米他見了,有二十多斤,還想過走時帶回幾斤,到家裡吃幾頓稠玉米麵粥。
每個人都面面相覷,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這時,臘梅來了,進門就嚷:“我來看看你們吃的怎麼樣?”
老妗子迷信,聽說這就是被白頭髮老奶奶罩著的那個小姑娘,並且小姑娘還能與白頭髮老奶奶說上話兒、要來東西。就想也巴結巴結,讓臘梅也給她要些糧食。最起碼把給這家裡的玉米再要回來,自己好帶幾斤走!
心裡這麼一想,迎著臘梅站起身,“咕咚!”給臘梅跪下了。按著自己所想,讓臘梅向白頭髮老奶奶給自己要糧食。
臘梅扶起她,態度和藹語言犀利地說:“白頭髮老奶奶是個愛護民眾的神,但也愛憎分明,最看不起耍小心眼兒,拿著別人當傻瓜的人。
“她所給的東西,沒一樣是白給的。都是對方積德行善得來的。給誰的就是給誰的,別人要了去也吃不到嘴裡。
“別看吃不到嘴裡,這卻是好事。如果說該不著給他,他又吃進嘴裡去了,輕則從別處裡罰他,讓他補回來;重則減壽。
“也就是說:他本來應該有八十年的壽限,就會被減成七十五或者七十年。這要看他吃的不該吃的多少而定:吃的多,減的多;吃的少,減的少。”
王長柱一旁說:“昨天晚上我們也收到玉米了,可見我們也是積德行善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