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舅來了,老妗子也來了,還帶來了孫子,孫女兒、小女兒張素妍。
王張氏頭上纏著繃帶,躺在炕上直“哎喲”,自是做不了飯。
婆婆是因為被自己的女兒追著要雞蛋摔的,馬惠恩自知理虧。如今丈夫的老舅老妗子被叫來,鬧不好就是一場大風波。
馬惠恩只好從自己家裡拿來糧食,用好吃好喝來賠罪,想用精米細面息事寧人。
哪知一行人好吃不撂筷,在這兒住起來了。
王張氏本來人就張狂,這一回屎殼郎鑽食盒裡——逮住禮理)了,怎肯善罷甘休!讓孃家弟弟到處送信兒,三姑六姨、親叔伯堂叔伯姊妹,外甥男女,都串著花花地來看她。今天這撥兒,明天那撥兒,哪一撥兒也得吃了飯走。
馬惠恩天天自帶糧食在這邊做飯。米、面吃光了,就做玉米麵兒粥;玉米麵兒也不多了,為了不斷頓,稠粥改成稀粥,澱粉窩頭裡的玉米麵也越慘越少。
就這樣,來看的人仍然不斷,老舅老妗子仍然不走。
原來他們村食堂裡的粥比這個還稀,並且按人供應。在這裡吃了,把自己的一份省給家裡人,一家人都少挨些餓!
人們把算盤都打在了馬惠恩身上,都想在她這裡揩點兒油。反正你沒了有白頭髮老奶奶給,我們卻難得一遇,真希望這樣的事情多發生一些,我們也好蹭頓神家給的飯食!
馬惠恩卻愁得沒法兒,每天在飢餓和煎熬中度日。
臘梅回到十一隊時已經是晚上,隊長王貴蘭沒在,看門的吳一吱兒和看倉庫的老馬猴子,對她說了隊上和村裡的情況:
“村裡的人們撿拾不到玉米粒兒,又出現了餓死人的情況。人們知道咱隊有糧食,堆在倉庫門口,愣逼著隊長開倉放糧。”老馬猴子十分惋惜地對臘梅說:“不給就砸門搶。隊長只好開啟門,讓他們弄走了一多半兒!”
臘梅:“不用怕,白頭髮老奶奶回來了,我們隊很快就有糧食了。”
吳一吱兒:“白頭髮老奶奶說沒說還給別的隊撒糧食不?”
臘梅:“說了,白頭髮老奶奶不會看著人們捱餓!”
老馬猴子:“撒就好!人們都餓瘋了,要是光給咱隊上,還免不了來要!”
兩個人去休息以後,臘梅在空間通道里來到倉庫,給十一隊灌了兩囤玉米。
她覺得隊長王貴蘭開倉分糧做的很對。大饑荒之年,糧食就是命,每隊給點,王店村就能少餓死好多人,這樣就彌補了自己在外面待的時間長的弊端。
參加了《紅雲大道》,有時候時間就不由自己安排了。給十一隊多預備一囤,萬一再有類似情況,隊長王貴蘭分著也不心疼。
灌完了隊上的,又給十一隊各戶分了些。上次給的夠吃半月的,這才過去了七、八天,估計各家還有富裕。
有富裕也的給,再去了《紅雲大道》,還不知道待幾天,不能因為這個讓隊上的人們捱餓。
黎明時分又在王店村其他隊的場院裡撒了玉米粒兒。這次撒的比哪一次都多,她知道人們都在餓肚子,多撒一些,彌補這幾天的空缺。
也只能用“撒”來代替,王店村十三個生產小隊,五、六百戶人家,她送不過來不說,各戶的情況她也不熟悉,不知道怎樣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