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了臘梅仍然著重買玉米,因為這個粒兒最大,在現實中既普通又禁吃,還能下“毛毛雨”。大饑荒之年,以吃飽飯為原則,太顯眼兒了也會引起人們的議論不是!
臘梅買了一百個編織袋,在一個糧食收購站買了一萬斤玉米,僱車運到前世現代王店村的老家——租賃的王貴勇的家裡。村裡人看到了,雖然不理解,但臘梅做事一向神秘,倒也沒人刨根問底兒。
晚上就在空間通道里,把十一隊倉庫裡的糧囤灌滿,給各家的也由原來的十幾斤幾十斤增長到幾十斤百十斤。場裡的“毛毛雨”也增長了一倍,甚至把大街上也撒上了。
臘梅還發出話來說:“白頭髮老奶奶最近事情多,不能保證每晚的混肉菜了。這次給的多一些,要隊上和戶裡都節省著吃,細水長流,以免送不到時斷了頓捱餓。”
畢竟混肉菜和饅頭是撿拾的人們的剩菜剩飯,是在飢餓的時候沒辦法的辦法。一旦有辦法了,就儘量少去撿拾。萬一有個傳染病什麼的,豈不給人們帶來禍害!
這也是臘梅把混肉菜倒在鍋裡,讓伙房煮開了再分給人們的主要原因。
現在有錢了,就儘量避免。再撿拾也是餐桌上人們很少動筷子的盤子和整個的饅頭,以後逐漸淡出。
除此以外,還給十一隊的倉庫裡放了五百斤小麥,讓食堂裡經常不斷給人們做頓麵食。以後就保持這個水平,少了就往上添,讓隊長和保管心中有底兒,捨得讓人們吃。
給父母親的則是麵粉。這個時期現實中小麥加工靠石磨,生產隊可以用牲口拉,戶裡就得人推。
她不想讓父母幹這賣憨力氣的活計。好在有“白頭髮老奶奶”擋著,過去也給過,父母親倒不覺得稀奇。
隊長王貴蘭和保管鄭金棟望著滿囤的玉米、一甕小麥,高興的沒法兒。知道這是白頭髮老奶奶給的,白頭髮老奶奶最近忙,顧不了做混肉菜了,給了糧食讓節省著吃。
兩個人一合計,把食堂的粥做的稠一些,蒸一半玉米一半澱粉的窩頭。還是大人兩個孩子一個,讓大家吃個多半飽。
三天吃一頓熱麵湯,讓人們解解饞。好在各戶裡也都收到了糧食,再添補點兒,日子滿能過。
十一隊的人們望著家裡收到的黃燦燦的玉米,知道近期挨不了餓了,都在家裡的白頭髮老奶奶牌位前,又燒香又磕頭,感激白頭髮老奶奶搭救之恩。
其他隊上的人們撿拾到了比過去多一倍的玉米粒兒,而且大街上、場院裡到處都有,一上午都能撿拾到。人們嘴上說的心裡想的,都是白頭髮老奶奶。
讓白頭髮老奶奶大放明光的,還有她的天氣預報。
進入伏天以後,老天爺終於大發慈悲,“嘩啦啦”下了一場透雨。這時,父親王長鎖和恩人王長水蓋的房和壘的院牆都已乾透,沒有受到一點損失。
這一下人們可就議論起來了:
“白頭髮老奶奶就是神,什麼時候有雨,什麼時候沒雨,瞭解的倍兒清!”
“是啊,誰敢在夏天裡脫坯?王長鎖和王長水聽了白頭髮老奶奶的話,都脫了,結果房子蓋好住進去了,老天才下雨。”
“白頭髮老奶奶不但算得準,還給人們安排事,讓人們在不忙的時候把大事做了,保佑著人們既不浪費時間還不受損失。”
“這樣的神家很難遇到,我們可得多燒香多磕頭,讓白頭髮老奶奶多保佑咱們!”
臘梅聞聽心中暗笑。其實她是根據前世的經歷而定的,前世裡就是到了伏天才下雨。又不敢直說,只好推出白頭髮老奶奶來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