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奶奶呢?怎麼沒看見她?”臘梅問。
普奶奶一直在食堂裡幫工,對臘梅照顧最多,臘梅已經把她當成自己的親人,進門要是看不見,就覺得冷清,像少了很多親情一樣。
王饅頭:“你普奶奶請假了。她妹妹的孫子,哦,也是她的外孫,吃了觀音土,肚子漲的嘣嘣滴。
“昨天晚上和今兒上午,你普奶奶光找你了,想讓你帶她這個外孫到白頭髮老奶奶那裡去看看。沒找著你,她就去她妹妹那裡了。”
“她外孫怎麼樣了?”臘梅著急地問:“昨天上午我還與普奶奶在一起,並沒有聽她說起呀?”
王饅頭:“昨天中午送來的信兒,是昏迷以後才發現的。聽說今天中午就不行了,這會兒還有沒有,不好說。”
臘梅心裡沉沉的:沒想到為了解決自己家裡的事情,在前世又救了侯萬秋,一天一宿沒露面,卻耽誤了一個小生命。而且還是最關心自己的普奶奶的外孫。
普奶奶的同胞三妹妹嫁在王店村二隊,三妹不生育,普奶奶就把自己的一個女兒王翠伏抱給她撫養。
後來,這個三妹妹又過繼了婆家的一個親侄子,普奶奶的女兒長大後,由三妹妹做主,給她的過繼侄子成了親,小夫妻倆就住在普奶奶的三妹妹家裡,王翠伏既當女兒又當兒媳。
這樣,普奶奶三妹妹的孫子,也就是普奶奶的親外孫了。
姊妹倆走的很近,那個老太太經常來十一隊走姐姐家。有時也帶著她的孫子來。
她的孫子小名叫虎子,長著一對小虎牙,一笑一對小酒窩兒,很白淨很活潑的一個小正太。
由於普奶奶的關係,臘梅很喜歡這個小正太,只要來了,都要與他一起玩耍。
大饑荒開始以後,小虎子來的更勤了,為了讓他吃飽肚子,普奶奶經常把自己的那碗混肉菜放到臘梅屋裡,給小虎子留著。有時讓他在臘梅屋裡吃,有時讓他端回去。
臘梅也沒少給小虎子饅頭乾兒,讓他泡在混肉菜裡吃。
小虎子今年十二歲,比臘梅大兩歲。普奶奶見兩個人玩兒的很默契,曾經戲說過:如果不是與鄭存梁結拜在先,她一定讓臘梅與小虎子定成娃娃親。
難道說就是這個小虎子吃觀音土要了命?
臘梅惦記著小虎子,也惦記著普奶奶,同時還有一個任務:落實二瘸子挖墳割肉的傳聞。她與大黃有約定:打聽夭折了的孩子訊息,然後晚上去蹲守。
既然聽說了,又是自己熟悉的小朋友,沒有不去的道理。
臘梅又到吳一吱兒屋裡,對他說了今晚自己有事,不回來吃飯了,讓他把自己的那碗混肉菜打了吃。
吳一吱兒是看門人,人們不見了臘梅,第一個打聽的人就是吳一吱兒,尤其是隊長王貴蘭。
給吳一吱兒說了,也就等於給整個十一隊的人們說了。只要人們知道了她的去向,就免了很多猜疑。
從隊部出來,揹人處閃進空間通道,騎上她的兒童車,快速向二隊奔去。
臘梅認的普奶奶的妹妹,但並不知道她的家。為了尋找,臘梅只好一戶戶轉。
好在空間通道能以穿牆越室,臘梅從一條衚衕穿到另一條衚衕,從一家轉到另一家,幾乎把二隊轉遍了的時候,才在一家北房的東里間屋裡,見到了與其三妹妹相對而哭的普奶奶。
臘梅心裡一沉:看來自己來晚了,小虎子已經走了。
到了西里間屋裡看了看,一對中年人相對而泣。臘梅認的那女的,正是普奶奶抱給其三妹的女兒王翠伏。
庭院裡靜悄悄的,再不見一個人。
這個時期由於經常死人,人們的思想已經麻痺了,死了人,一家子哭哭,街坊鄰居幫助抬到墳上埋了,就算入土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