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孃,你不要彆扭這事。我讓白頭髮老奶奶給咱把小偷找出來,讓他親自把咱的糧食,連同口袋送回來,還要給你賠禮道歉。”
又對王長鎖說:“乾爹,咱是不是應該把東、西廂房、大門蓋起來,再把院牆也壘起來,把家建的嚴嚴實實,小偷就進不來了。”
王長鎖連忙擺手:“別蓋了,再像蓋北房一樣,街坊鄰居、親戚友人都過來幫忙,攆誰也不好。全管飯,得破費多少糧食。等搬了北房屋去,門上安把好鎖,就嚴實多了。”
臘梅:“可是也住不開呀。兩間耳屋有一間做了廚房,一間放雜物。就三間北房,有姐姐和曉華的,就沒哥哥弟弟的,要是有東、西廂房,就安排開了。”
王長鎖:“不是還有這兩件破棚子哩嘛,湊合著住吧。”
臘梅:“白頭髮老奶奶說,大饑荒之年僱傭勞動力,就是對災民的救濟。對於我們來說,還利用了廉價勞動力。
“現在人們都在捱餓,恨不能找個幹活管飯的地方。賣力氣掙頓飽飯吃。
“我們需要房子,又有白頭髮老奶奶給糧食,正好給人們提供這個方便。白頭髮老奶奶也好借這個機會,多施捨一些救濟災民。”
臘梅有錢了,但她不想把這些錢全部施捨出去。重生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父母和家人過上好日子。
大饑荒年代,人們需要的就是糧食。她要用一部分錢在前世買成糧食,既讓人們有飯吃,還要讓父母家人得到好處。
僱傭他們幹活,是最好的辦法。他們得到了食物,父母親擁有了住房,一舉兩得!
而且,最好在今年。現在是吃食堂時期,在哪裡幹活都沒有報酬,人們的思想就侷限在幹活吃飯上。
何況今年特別乾旱,地無法種,人們在生產隊出工也是磨洋工:到了地裡,幹不了一半兒時間的農活,時間全在地頭上浪費掉了。
明、後年,就不行了,生產隊實行工分制,分什麼都按工分。
“工分兒工分兒,社員的命根兒”。這句話流傳了近二十年。社員把工分看的比命還重。到了那時再僱人,得用工分換。
今年是大好時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臘梅必須勸說父母親,趁著現在只是幹活管飯的時候,把院落建起來,讓父母家人在寬敞安逸的環境中平靜地生活,不再為家裡的東西提心吊膽。
至於僱傭人,在大饑荒之年給人們飯吃,,也是一種幫助。
王長鎖想了想,不無疑惑地說:“剛剛蓋起三間北房兩間耳屋,要是再建院落,咱家一粒糧食也沒有,白頭髮老奶奶能有多少,會不會讓她認為我們太貪了?”
臘梅:“這個你不用擔心。她既然這樣說了,就能預備出所需的糧食來。何況,這是她自己倡導的,她也想借這個機會,多施捨一些糧食。
“只不過,這回坯得咱自己打,你算計算計,需要多少,多長時間能幹透?”
王長鎖:“現在天氣太熱,沒法打坯,只能脫坯。這個還隨便一點兒,省些力氣。只是,天越熱,越容易下雨。”
馬惠恩:“一冬一春沒有下一滴雪雨了,咱要是脫坯引來一場透雨,還是好事哩!要是白頭髮老奶奶知道了,也一定高興。”
臘梅笑的“哏兒哏兒”滴,趴在馬惠恩的懷裡,笑著說:
“乾孃,你真好,你這是犧牲自己的小利益,成全普天下的人們,思想覺悟一下從地面提到了房頂上。要是白頭髮老奶奶聽見了,一定獎勵你很多很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