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鎖卻高興的不行:白頭髮老奶奶神力真大呀,一輛木板車愣裝了兩千塊兒磚!趕緊讓妻子馬惠恩到臘梅屋裡去燒香磕頭。
透過這件事,王長鎖看出白頭髮老奶奶是真心幫助這個家,蓋房的信心更足了。
把打葦箔的活兒撂給婦女和老爺子,自己帶著一兄一弟,刨房基上的樹、拾磚頭、清理場地。定下房基位置後,便開始了挖地基。
地基指的是直接承受房屋荷載影響的地層。地基不屬於建築的組成部分,但它對保證建築物的堅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蓋房前最重要的準備工作。
挖地基是個力氣活兒。尤其挖到深處,還得用力往上扔土。
這時,王大肚的坯已經打完,臘梅結束了對他的供應。仍然一天蒸兩鍋窩頭,挖地基的人管夠,其他人一頓一個。
沒辦法,糧食雖然有數,也不多。但怎麼也不能有的吃有的看呀!好在自己能以兩世裡穿越,她相信自己總能想到辦法弄到糧食。
地基挖好後,應該打夯了。
打夯就是用夯把地基砸實。
“夯”是一段粗粗的實木,底部釘上一層厚厚的鐵板,四周加上把手,在把手的根部,釘上4個鐵環,拴上八根繩子,整個重量有一百多斤。
由四到十個人拉動繩子,高高地拋起,再由一人在地基上抓住把手,對準不實之處狠狠地砸下去,直到砸實為止。
拉動繩子的人叫“打夯”。站在地基上抓把手的人叫“引夯”。
打夯是個力氣活兒,不但要叫人,還要管飯。尤其在吃不飽肚子的饑荒年代,管飯更是重要。
“我們叫幾個人呢?”臘梅問道。知道了人數好準備糧食。
王長鎖:“八個吧。中間要有人替換,需要人較多。這時人們都吃不飽,沒力氣,多個人還準實。還得從早晨就管飯。一天三頓。隊上的那碗稀粥,舉不起夯來。”
臘梅:“白頭髮老奶奶說給五十斤玉米麵,你看夠不?”
王長鎖算了算,叫八個人加上家裡的爺兒四個,一人合四斤:“富富有餘,吃不清。”
臘梅:“這是力氣活兒,你不叫王大肚?”
“那個大肚子,咱還真叫不起。”馬惠恩擰著眉頭說。
臘梅心裡話:打坯的事虧著沒給你們說,要是說了,還不心疼的打樸啦兒!
王長鎖沉思半天,說:“以前人們修房蓋屋,哪一回也少不了他。就是不叫,也湊過去。為的就是吃頓飽飯。
“人們也就形成了習慣:只要打夯拔框子,都叫他。咱是一個隊上的,又是一王家,不叫不合適。”
馬惠恩:“現在沒糧食,白頭髮老奶奶給點兒也不容易,要叫上他,三停兒能撅一停兒走。”
王長鎖:“你也不能光拿那次比賽看他。那是為了比贏,拼命往肚子裡塞的。平時,也就比人們多吃三、四倍。比如,我們每人吃三個、四個,他有十來個也就夠了。一天吃不了十斤糧食。不就打一天夯嘛,何必得罪人!”
馬惠恩:“光打夯呀?以後活兒多著呢,光拔框子就得三、四天。打夯叫了,拔框子不叫,顯得更不好了。還不如一開始不叫。”
王長鎖:“你不要光看他吃飯,他還幹活兒呢。壘山牆的時候,沒有他扔坯會窩工。緊出半天活兒來,比什麼不強。”
臘梅見父母為此事拌嘴,忙說:“現在糧食緊,乾孃考慮的也對。這樣吧,要是叫王大肚,我就給白頭髮老奶奶說說,讓她多給點兒,把王大肚的飯量加進去。乾孃,你看,這樣行嗎?”
馬惠恩:“要是能多要,叫就叫吧。我不是為別的,就怕添上他吃不夠嘞。我又沒處弄去,到時抓瞎。”
臘梅:“那就這樣,叫上他。只是,這回白頭髮老奶奶給的是玉米麵兒,不是窩頭,家裡又沒鍋,只能到食堂裡去蒸了。
“乾爹,乾孃,這事只能你們去給隊長說了。還有,她還想給二斤豬肉,一捆菠菜,中午打肉片兒菠菜湯,也一併說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