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饅頭:“你想啊,成大食堂了,過集體生活了,誰還有心法兒自己蓋房?這是一;
“再一個是:現在各處都吃不飽,人們沒精力蓋房。原先存的木料、門窗,翻走的翻走了,沒翻走的,怕被再翻走,都想賣了心淨。
“沒人蓋房子了,集上的葦子一車一車的,沒人買。一經夏天就不好了,最後還不賤處理?”
吳一吱兒:“你說的確實是這麼回事。往年冬天,地裡的坯羅一片一片的,今年冬天不見一個。沒人蓋房了,誰還買這個。”
王饅頭:“所以我說,今年蓋房是個好時機。要是非蓋不可,又有經濟力量,就抓緊蓋,保準省錢。”
吳一吱兒:“你當說話呀?坯呢?頭年秋裡打不下坯,拿什麼蓋?”
王饅頭:“我是說人家打下坯的,就別再猶豫了。沒坯蓋什麼房子!”
臘梅見兩個人嗑起牙來,自己想知道的也知道了,便對兩個人笑笑說:“來爺爺,起大伯,你們說話兒,我出去玩兒去了,啊!”說完,“呱噠”“呱噠”跑了出去。
聽了吳一吱兒和王饅頭的說道,臘梅心裡有了底,更加堅定了她為父母蓋房的信心。
蓋房三要素:坯、磚、木料。木料有原先收進來的那些,已經有了一多半兒,檁梁不用發很大的愁。
再就是坯和磚了。
都說春天不能打坯,怕雨淋。但她知道,今年春天是大旱,根本沒有雨,打坯蠻沒問題。
自己手裡還有為父母預備的一千多斤糧食,可以用來僱人打坯、蓋房。只是就熬渴了父母家人,但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現在最主要的是住房問題,先把這個解決了,估計以後吃喝也難不了哪裡去。
再就是磚了。
她到前世問了問王貴勇,王貴勇告訴她,現代的磚兩毛錢一塊兒,磚瓦廠隨便買。
兩毛錢一塊兒,兩千塊兒就是四百元錢。而她手裡連四十元錢也沒有。
現實中的磚二分錢一塊兒,兩千就是四十元錢,她也沒有,手裡總共不過兩塊錢。
無論前世還是現實,哪邊的錢也相差甚遠。
悲催的是,從過了年到現在,她還沒有掙多少錢。
開春了,雞們下蛋了,卻因為鬧饑荒人們沒糧食吃,更沒有糧食餵它們。找不到吃食的雞們也是餓的“咕咕”叫,兩、三天下不了一個蛋,還小的可憐,十六、七個秤不了一斤。
拿到前世去賣,人們都懷疑是鴿子蛋,賣不上價。臘梅也只好結束了兩世裡倒騰雞蛋的生意。
春天裡青黃不接,生產隊上也沒有可賣的東西,她只好耐下性子,做起花髮卡來。
正月裡一個集上能賣出幾個,掙一毛多錢,到了二月,再也沒人問津。她只好收起來放好,等到年下再重整舊業了。
再就是五天趕一個前世王店集,賣去年收的舊衣裳。由於後來再沒進著貨,賣的都是人們挑剩下的,一集也賣不了幾塊錢。
萬般無奈,臘梅想到了腳踏車。
臘梅曾經到現實中舊腳踏車市場打聽過行市,像她收的這樣的,一輛最少也能賣二、三十元。
五輛腳踏車抵押出去了一輛,還有四輛放在前世租賃的家裡。現在是急用錢的時候,何不推出去到現實中賣了,用來籌措蓋房的款項?
賣腳踏車她不敢自己去,自己個子太矮,比腳踏車高不了多少,萬一被人們騙了,報案都不行。警察追究起來,自己說不清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