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神位也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小車不倒只管拉——你就拿出老黃牛精神,哈下腰,猛使勁兒,為隊上的人們多謀福利吧!
不過,臘梅知道,現在只是不提倡信神鬼,人們背地裡信,管得也不嚴。
但到了“破四舊”的時候,這就是牛鬼蛇神,是一定會被上綱上線挨批斗的。
為了把影響降低到最低,沒人燒香的時候,就把牌位及香爐藏起來,桌上放上別的東西。直到有人來燒香,才擺出來。
有了“白頭髮老奶奶”的保佑,隊長王貴蘭心裡有了底兒,雖然各生產隊都吃起了牛眼窩頭,有的甚至光吃紅薯和胡蘿蔔。
十一隊仍然蒸平常的大窩頭,仍然是大人兩個,孩子一個,晚上有時減半,添上四塊熟紅薯、四根熟胡蘿蔔。人們倒也能吃飽肚子。
只有王大肚吃不飽,隊上特別照顧,每頓飯多給他一篦子熟紅薯或者熟胡蘿蔔。
人們心裡都有桿秤。全村十三個生產小隊,唯獨十一隊的伙食好,在整個王店村已經人人皆知,別的隊上的人羨慕十一隊,每逢說起話來,人們總是說:“十一隊上的人們算是託生在福窩兒裡了,到了大冬天還吃乾糧!”
十一隊的人自是引以自豪,也聽說了隊上囤裡的糧食不見下。在感謝隊長王貴蘭有算計的同時,也把心理兒傾向了“白頭髮老奶奶”。人們的想法與保管鄭金棟幾乎一樣:
白頭髮老奶奶是小傻妮兒臘梅的保護神,小傻妮兒住在隊部,她也就把隊部當成了小傻妮兒的家,保護起隊上來啦!
隊上最主要的就是管一百多號人的吃飯,她透過她的神力,不斷給隊上的囤裡添糧食,保住了人們有窩窩頭吃。
在人們的心目中,“白頭髮老奶奶”成了他們的大恩人。
不知從哪時候興起,冬天沒事的時候,人們喜歡做一件有點兒神奇的事情:請“田小姑娘”算命。
具體做法是:晚上用家裡的畚箕翻過來,口朝下,倒蓋一塊乾淨的土布,由兩個人做成抬轎子的樣子,到田裡去請田小姑娘。
人們抬著簸箕來到田頭,先燒幾張冥紙,再給田小姑娘說一大串好話,哄她高興。
嘮叨一會兒,抬畚箕的人突然手上一沉,感覺有了份量,高興地說:來了,田小姑娘上轎了。
於是一群人興奮起來,緊緊地跟著畚箕,來到附近人家避風的牆壁下,捧來一大把草木灰,細心地鋪在地上——這就是田小姑娘寫字的“紙”了。
然後在畚箕上倒插一隻筷子,當作田小姑娘寫字的筆。再有兩個人抬著簸箕,讓“筆”尖夠著草木灰紙),然後一動不動地停在上面,認真地聽問事人的口述。
田小姑娘的“筆”在簸箕底下,晃晃悠悠地“寫”著字。
問事人口述完畢後,拿掉簸箕,草木灰上出現的不是字,而是不規則的圖案。
解讀圖案需要有靈氣的人,一般都固定一個未出閣的女青年,讓她根據圖案,講解所問事件的吉凶禍福。
一個完了,再撫平草木灰,進行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