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梅一驚:怎麼他一個小孩子會想到這裡去?不由問道:“是你自己想的,還是聽別人說的?”
鄭存梁:“聽王曉華說的。她說你們倆拜了乾姊妹,就是一個人了。她心裡想什麼你知道,你心裡想什麼她也知道。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也願意和你一個人似的,你想什麼我能知道。”
臘梅心中發笑:原來是自己誤導的。
“那都是瞎說的,你想想,有這個可能嗎?誰能進到誰的心裡去?”臘梅說道。
鄭存梁:“就是不可能,乾姊妹比好朋友近,拜了以後,曉華就能很好地保護你。咱倆再拜了幹兄妹,再添上我保護你,別人就不敢欺負你了。”
臘梅心想:這也是好事。這具小身體在這世裡一個親人也沒有,自己是重生的,但只有自己知道,二個人也不敢告訴。
以這種方式多結交朋友,也是開啟人際關係的一條路子。便點了點頭,然後說道:“這是大事,你得給你的父母說一聲,看他們同意不同意。”
鄭存梁:“王曉華就是先拜的乾姊妹,後來才對她母親說的。我也想這樣,等咱倆拜了以後,再告訴我娘。”
望著他天真又誠懇的態度,臘梅心裡可就琢磨開了:
與王曉華拜乾姊妹,是現實的自己與前世的自己相結合,是為了融進那個家庭,怕先說了大人不同意,才來的先暫後奏。
鄭存梁就不一樣了,與他拜幹兄妹,是為了擴大這具小身體的社交圈子,必須讓他的父母心甘情願地接收。
而且,他是她前世心儀的男孩兒,以後關係發展,也就順理成章了。
如果大人不接收,自己偷著拜,大人知道了再反對,鬧的沸沸揚揚的,反倒貶低了自己的形象。
這具小身體太脆弱了,比玻璃的還玻璃,作為自己靈魂的借體,只要能避開的傷害,就要儘量避開。
臘梅這麼一想,便找藉口說:“你還是先告訴你娘吧,這是在你家裡。我和王曉華說的時候,是在隊部裡。我們也是在她家的閒院兒裡拜的。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她娘。你知道,她奶奶不待見我,也經常罵她娘。是怕她奶奶知道了連曉華帶她娘一塊兒罵。”
現在的鄭存梁是唯臘梅的話是聽,見臘梅如此說,便出屋告訴他父母去了。
臘梅很想知道家人的態度,便閃進空間通道,跟隨著鄭存梁來到東里間屋裡,在空間通道里聽他們談話。
鄭父很支援,說:“人家救了你的命,理應這樣。拜了幹兄妹以後,你要像對待自己的親妹妹一樣對待她,保護她不受別的孩子的欺負。”
鄭母的態度模稜兩可:“你是不是覺得被她救了,一時衝動便想出了這個主意?你要考慮好了,她可是個小傻妮兒!”
鄭姐存格卻極力反對:“和一個小傻妮兒拜幹兄妹,你就不怕被人笑話?”
鄭存梁:“笑話怕什麼?要不是她救了我的命,這會兒你早哭上弟弟了!”
鄭存格:“我因為知道這個,才把她揹回來的。她救了你,我們好好護理她,待承她好一些,也就行了。
“她沒家沒親人,拜了幹兄妹,要是長住在咱家裡怎麼辦?我可不願意光給一個小傻子住在一個屋裡。”
鄭存梁一聽急了:“你不讓住在你屋裡,別的屋又沒有,我去十一隊的東耳屋裡給她作伴兒去,總可以了吧!”
哥哥鄭哥存義揶揄道:“你這就想當上門女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