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絳薇平日常在外行走,見過的男子眾多。突然遇到這般防備的小聚,一時無法適應,甚至有些苦惱眼前的兩扇屏風。
李絳薇很想確定屏風後究竟有些什麼人,她希望剛才聽到的人聲只是自己的錯覺。
“父皇體恤,讓我放下下江事物暫時休養。大事在前,哪敢獨善其身?今日相邀,也是希望各位才俊學子能出個主意,為下江百姓祈福。”
褚詠瑞冠冕堂皇的開場結束後,緊接著男客們開始就下江一事討論起來。李絳薇對朝政一知半解,只能聽聽就罷。轉念一想,這些資訊或許能用的上,便默唸咒文召喚《見聞》。
鑑於入京後《見聞》的異狀,李絳薇沒有對《見聞》抱有太大的希望。可能是沒有太大心理預期的緣故,這回《見聞》的表現讓她喜出望外。
這一次,《見聞》記錄下每個人說話內容的同時,還記下了說話人的身份。除了褚詠瑞這個主辦人外,還有易家、姜家,以及一些還未得功名但名聲在外的學子。
褚詠恆的名字,也在其中。
“今日我還邀請了《萬家言》的著者承微前來。”
李絳薇眉頭一挑,有些東西,該來的果然來了。
“關於下江百姓的一些情況,我們知道的始終有限,不如承微親自走訪所瞭解的深刻。不知能否跟我們說說下江當時的形勢?”
要是交代自己曾去過下江,褚詠瑞就能順著他的話詢問下江的種種細節。若承認自己不曾去過下江,皇姬曾派人關注下江形勢這一民間傳言就會被擊破。
“下江之事,我不過是如實將所見所聞詳實記錄,再稍加潤色罷了。至於下江形勢,一介草民哪裡清楚?”
“既然是所見所聞,又是何處所見?何處所聞?”
“我曾因家事前往淮州滎川。滎川離新州郡尚有一段距離,即便如此也能見到從新州逃難過來的人。至於下江的情況,便是從他們口中問出。”
“那匪盜一事?”
李絳薇從容答道:“下江確實有匪盜,可匪盜究竟是和模樣,我卻是不知。”
“可《萬家言》中有關匪盜的情節精彩絕妙,不像前作那般空洞。”
李絳薇不知道褚詠瑞想要問出什麼,只好避重就輕答道:“興許是筆力提升之故,又或許是《溪丹劍俠》之故。”
“這又與《溪丹劍俠》何干?”
突然出現的陌生男子的聲音讓李絳薇微微皺眉,正疑惑此人身份之時,《見聞》給出一個令李絳薇意想不到的答案。
這個男聲,源自《溪丹劍俠》的著者念一!
“聽姑娘的意思,是讀完《溪丹劍俠》後,有感而發寫出的匪盜劇情?”
“非也。只是讀完《溪丹劍俠》後,覺得那種狹義精神使人欽佩。傾聽災民轉述時,也曾幻想他們遭遇匪徒襲擊也有人拔刀相助。《萬家言》中的這一段,不過是把當時幻想的內容,記錄下來。或許下江真正的情形,要比我知道的更嚴重的多。”
李絳薇不願意繼續參與他們的對話,那邊的男客便不再繼續找她問話。稍微清閒下來的李絳薇卻是在想著《見聞》提及的念一。
這位念一曾批評過自己的舊書,對承微極其不認可。吳時鷺甚至為此,還找人掐了回去。
為什麼這個人會在此處?為何從池州來到京城?
寧楹蘿用著只有李絳薇才能聽到的聲音說著:“表哥今日設宴是為了集眾家所長,尋求下江一事的解決之道。表哥邀你前來,是認可李小姐的才學。可今日這番對答,倒像是表哥高估你了。”
李絳薇聽了這話,不為所動。
“《萬家言》一書當真是你所寫?莫不是旁人代筆,掛上自己的名字。《萬家言》一書和前兩本區別之大,不像是一人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