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現實裡,人工智慧一直都是僅僅作為機甲師士的輔助而存在,單獨用人工智慧操控的機甲來和人類操控的機甲來對抗,永遠是一敗塗地的結果。
不過——如果說“玉碎計劃”決定製造一批廉價機甲,用人工智慧來操控,這種可能性確實是存在的。
所以雷霆公司要借這次大賽的機會來對這種人工智慧進行大規模的檢測。
說得通,蘇永明心想,完全說得通。
而且這樣做的成本,絕對低得多,很適合戰爭。
不說培養一個自己這種層次的機甲師士吧——畢竟有自己這樣天賦的人並不多。
只說培養一個普通機甲部隊,比如“天龍”部隊的機甲師士,大約需要100萬華元。而天龍部隊的主力機甲天龍殲147型,造價差不多達到了1.2億華元。呵呵,在地球上的話,這筆錢都足夠造一艘小型非核動力航母了。
那麼天龍部隊有多少機甲呢?聽說是90架。
也就是說,就算不計機甲師士的培養費,天龍部隊的建隊費用就需要108億華元。
但如果是建造給人工智慧操控的低配版機甲,當年在軍校時蘇永明接觸過這方面的資訊,大致知道成本:區區700萬華元。
所以同樣108億華元的建隊費用,足可組建起1500多架人工智慧操縱的機甲部隊。
那麼實戰效果,兩者相差有多大呢?如果只是火力壓制等簡單的活,1500架人工智慧操作的機甲部隊當然是遠遠超出90架人類師士操縱的機甲。
如果雙方在一個限制的戰場打一場寸步不讓的戰爭,1500架人工智慧的機甲也能輕鬆全殲對手。
可如果是真正的戰爭中,在靈活多變的戰場形勢下,人類師士駕駛的90架機甲能反過來輕鬆地全殲1500架人工智慧的機甲,所需要的無非是多花點時間而已。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是在真正的戰爭中,一個人類的機甲師士死了,就只能補充一個新手師士。而人工智慧駕駛的機甲被摧毀,只要產能夠得上,就能源源不斷地複製新的人工智慧。這成本一算,估計任何指揮官都會選擇人工智慧作為部隊的主力。
之前埃厄斯的人類是沒有遇到大型戰爭的情況。當年的世界大戰期間,早期的機甲在早期的人工智慧的操作下根本無法完成作戰任務。而現代機甲部隊執行的任務大多是小型戰鬥、特種作戰,在這種情況下人類機甲師士比起人工智慧操作有著巨大的優勢。所以人類現存的機甲部隊全都是人類機甲師士。
不過……真正的戰爭就要來臨了,廉價的、可持續的人工智慧將會全面替代人類機甲師士,衝鋒在戰爭的第一線吧!
今天只有一章~)
喜歡兩界大亨請大家收藏:()兩界大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