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交談拉近了兩位師長之間的關係,六安之事交接的異常順利,一切完畢之後,吳皮就率著手下回廬江去了。
吳皮走後,盧俊感慨萬千。
六安戰事進行的如此順利,讓本來已經做好了硬仗打算的他一時之間都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行動了。
或許可以繼續追擊?
這個念頭一起,盧俊並未馬上開始行動,而是派騎兵帶著訊息快速奔回南昌,先行請示一番。
......
黃巾這邊,隨著波才的頭顱獻上,郭卜正式控制住了黃巾潰兵,他的後勤大軍加上波才收攏計程車卒一起,目前郭卜可以使喚計程車卒人數已經接近五千。
至於馬元義,以目前的形勢來看,他仍然無法控制住郭卜手下計程車卒,一番交談過後,馬元義許下諾言,表示自己將會推動郭卜上臺,前提是郭卜必須按照張角的謀劃行事。
郭卜當然是自無不可,有馬元義相助,他才能有機會掌控整個豫州的黃巾軍,畢竟張角乃是黃巾大義所在,以馬元義張角弟子的身份,在明面上,豫州的黃巾諸將還是不敢有他心的。
果然,當馬元義、郭卜二人回到豫州整理好了營地。
或驅、或殺、或以利誘,處理了一批原波才的手下後,再傳令息縣城外黃巾,後者立馬就撤軍回了豫州。
就此,黃巾攻明一事,暫時算是到這裡就結束了。
諸將回到豫州,得知波才死訊,第一件事就是爭權奪利,郭卜手下兵卒不多,但好歹提前回到了豫州,臨時安排了一批自己人。
三番五次爭鬥之下,雙方誰也不容許對方當這個渠帥,而原本說是支援郭卜的馬元義,這時的態度卻變得模糊不清了。
郭卜氣急,但馬元義的身份擺在那裡,他也無可奈何,最終只能接受現實,勉強和原黃巾眾將之間形成了一個勢力平衡。
雙方時有衝突,誰也奈何不了誰。
於是,馬元義這個時候趁勢而上,反而成了豫州黃巾中發號施令的一人。
表面上掌控了豫州黃巾以後,馬元義立馬開始行動了起來。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前往南昌,謀求與朱明達成協議,商量雙方一同伐漢。
眼下明地周邊多有戰事,朱業也不願處處開戰,也就含糊的答應了馬元義,並表示自己已經出兵攻漢了。
至於從哪裡出兵,朱業就不過多解釋了,反正不管是往長沙還是九江,明軍確實是在和漢軍對峙。
當然,關於六安和江夏一事,朱業隨口扯過,並不給予任何回應。
江夏損失不大,但六安的混二師可是實實在在犧牲了上千士卒,就這麼憑空拉近歷史,可不是朱業的作為,現在停戰,只不過是當下形勢所迫罷了。
馬元義見此,也主動避開了六安一事,畢竟他們和明軍一樣,現在攻打漢庭才是目地,至於六安?
馬元義相信,等打下洛陽之後,張角揮軍南下,幾十萬黃巾將會行鯨吞之事,輕輕鬆鬆的擊敗明軍。
於是,雙方就這麼“默契”的把六安一事給暫時放下了。
緊跟著馬元義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整備軍隊,然後北上支援張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