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是在小學的基礎教學之上,新增了歷史、數學、地理、政治、物理、化學、生物等六門課程,分為了文理兩科。
當小學的所有基礎課程的成績透過考核以後,學生們就可以選擇自己接下來的學習方向了。
其中文科主要是學習歷史、政治、地理三門課。
歷史,就是將目前史書上記載的,經過教師的分析,將歷史上所發生的每一件事拿出來講解或是討論。
政治,能教授的還不多,只是將歷史上每個朝代,每個國家的政治制度單獨提出來與目前豫章的政治制度做一個對比。
嗯,私貨自然也是有的。
例如讓學生們思考,為什麼豫章制度比其他的制度好之類的。
地理嘛,各地的民俗文化,每個地方的差異,氣候之類的,等等。
文科看上去很簡單,學生們也看不透裡面的東西,能用的老師也不是什麼精英,多是些照本宣科的罷了。
不過朱業拿出來的都是基礎,照本宣科加上輔助性教學資料,教導還是勉強過的去的。
如果有一個大才要是看到這些東西,肯定當場就驚在了那裡,畢竟文科在後世可是被戲稱為屠龍術的門類。
理科,則是物理、生物、化學三門課程,
目前懂這三門課程的人並不多,贊時由朱業負責教學。
作為一名本科畢業,並且成功考上研究生的朱業,雖然沒有正式上過一天課,但教導些初中級別的理科,完全沒有一點難度。
當然,朱業也不會一直負責教學,他只是短暫性的教學罷了,當第一批學子成功畢業後,他會選擇成績優異者加深教導,其餘成績剛好合格的則是下放,讓他們去教導新一批的學生。
不合格的就只能淘汰或者留級了。
然後就是學生的待遇問題了,小學畢業的學生,如果不選擇繼續繳費上初中,那以他們懂字識文的能力,完全可以加入例如製衣廠,掃盲班,路政司等部門,為豫章的底層發展建設繼續發光發熱。
按照豫章目前的條件,這些人靠著腦子裡的東西,活下去並且活的比以前強,那是一點問題也沒有。
初中生的待遇就要強多了,按照朱業定下來的制度,在往後,豫章各地下一屆的官員們必須得擁有初中學歷。
也就是說,要想在豫章步入官場,你就只有在初中畢業以後,參加豫章郡府準備的考核,透過後才能為官。
當朱業說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在場眾人的呼吸都急促了起來。
完全可以想象,在科舉制度還未出現的漢朝,在還是靠著舉孝廉或者世襲才能步入官場的漢朝。
這個制度的出現,對於他們來說,是有多麼的震驚。
這是晉升之資,是一條從底層步入上層的通天大道啊!
教育制度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問題,豫章教育制度的確認,完全可以鞏固朱業在豫章的一切地位。
可以想象,當漢朝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大軍來襲,當朱業真的擋不住的時候。
那豫章這五十萬百姓,從老到幼,又會爆發出何等的力量出來。
喜歡我在漢末舉明旗請大家收藏:()我在漢末舉明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