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裡也就要開始撒谷種了,這個等到三月中旬左右都可以,那時候天氣暖和。
許如玥記得自己前世的時候,大概就是這個時間開始撒谷種,但是這裡的天氣本就比其他地方要暖和,按理來說都是可以提前的。
還有,她也擔心夏天來洪水,要是早早地種下去,也能早些收,到時候能安全一些。
老百姓辛苦了幾個月,她也不希望他們的辛苦打水漂,而且這是第一年,要是安排得不好,被洪水給淹了,明年老百姓還真不一定能聽衙門的,給銀子也不行。
老百姓的確是很怕官,這是沒錯的,可要是跟餓肚子比起來,官又算得了什麼,還是活命要緊。
幾十年前,新川這地方也是會種植水稻的,所以一些上了年紀的百姓也知道種水稻是個什麼樣的流程。
但是許如玥為了不耽誤事,還是讓衙門在找谷種的同時就從外面請了不少農民來教他們種水稻,只需要教今年這一年,以後自然也就會了。
計劃好三月初就要把稻種撒下去,撒種子育苗的同時,水田也要開始準備了。
水田從過年的時候就已經在開始準備,首先裡面要關上水,把田裡的土泡得軟軟的,除掉雜草,然後讓牛給犁幾遍,讓土質變得鬆軟起來,稻種撒下去之後,農民就需要準備插小秧苗的板田。
水田經過幾個月水泡之後,再讓牛犁過,非常鬆軟。
但是這樣對於插小秧苗來還是不夠的,必須要準備板田,準備坂田就需要全人工來做了。
農民拿上工具到田裡去,首先把田裡的土分成一塊一塊的長條形狀。
寬大概一米寬,長也就是田有多長就多長了,把土壘好之後,這樣還不算完,接下來就是更精細的活,必須自己站在水裡,一點一點的將壘好的土修理平整,最後達到的效果要像豆腐的平面一樣光滑。
全部做完之後,一眼望過去,田裡全部都是一塊又一塊的板田,像平板一樣光潔,泥土細膩柔軟,等秧苗育好了,就要提著秧苗到田裡去,用大拇指將每根秧苗輕輕的按在柔軟的板田上面,等它們靜靜長大。
長了一個多月之後,嫩黃色的小秧苗就會長高長大,這時候又要把長大了一些的秧苗從板田上拔出來,移栽到水田當中去。
這也就是最後一步了,水田不用像小秧田那樣弄得精細,只需要讓牛犁過,讓土鬆軟就可以了,田裡是有水的,農民弓著腰,提著籃子,一株一株的將秧苗栽下去。
再等上幾個月就能等到秧苗長大,然後結出稻穗,這時候農民的臉上就會出現喜悅的笑容,這幾個月以來的辛苦都值得了。
這些都是之後的流程了,現在還在進行第一步,那就是準備小秧田以及育苗。
育苗也是很複雜的一件事,首先要泡谷種,然後要準備育苗的地,育苗的地也不能用普通的土地,必須先去除雜草,挖出來一個十厘米左右深,四五米長,兩米寬的坑。
清理平整,把多餘的土都給挖出來,再到山上去挖沙土回來,整齊的鋪在坑裡。
育苗必須要用山上的沙土,要不然苗出不來,影響整個耕種過程。
對於老百姓來說,稻子就是最主要的糧食,要是育苗這一步沒做好,到了小苗該下田的時候,苗沒出來,那時候可就不好了,之前做的事都白費,到了七八月要收穫的時候,自己家可沒有東西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