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餘河的一份子,我們希望看到餘河越來越好,希望餘河有更多的機會引起外界的關注,餘河發展了,我們餘河人就會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把好工程質量,是我們應該做的!”周和良笑著說。
“呵呵,好!希望這段路能修成樣板路!”林傑笑著說。
“一定一定!”周和良依舊握著林傑的手,久久不願意放開。
杜秀青看他那樣,忙向他遞眼色,示意他見好就收。
杜秀青也沒想到表哥還有這個能耐,幾句話就能把林傑書記說得開懷大笑。看來他還真有培養的前途。將來應該會是個人物。杜秀青心裡想。
在和周和良握手的時候,杜秀青格外用了點力,而且眼睛裡是意味深長的笑意。
周和良也很聰明,他趁著別人不注意,向杜秀青眨了眨眼睛,一副滑頭的樣子。
林傑最後來到竹園村。
這個當年的村,現在的小康村。
偉人的送瘟神二首裡面所寫的“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說的就是這個地方。
林傑是第一次來到竹園村。對這個餘河縣的明星村,他事先多少還是有些瞭解的。但是,走進這個村子,他還是別有一番感慨。
“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優越性,在竹園村充分的體現了出來!”林傑看著這一排排整齊的樓房感慨地說,“誰能想到當年的村,能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是啊,改革開放後,這個村裡先後建起了大棚蔬菜基地,養蠶基地,形成了村裡的特色農業,很多村民已經進入了小康生活。”杜秀青說。
村支部書記張兵有些誠惶誠恐地站在幾位領導身邊,卻不知道該怎麼和領導說話。
張兵就是帶領大家進行大棚種植的能人,也是竹園村的支部書記。當年朱大雲在鄧年榮的帶領下,第一次採訪,就是採訪這位致富的領頭人張兵,也是這篇稿子獲得了省裡的好新聞二等獎,改變了朱大雲的命運,讓他從黃麻鎮輔導站調進了縣委宣傳部。
杜秀青看了看張兵,示意他向林書記介紹介紹工作。
張兵其實是個老實人,不像個當村支部書記的人。他只顧著一心一意帶領村民們種菜發家致富了,對於當這個支部書記到不是很熱情。他看了看杜秀青,嚥了咽口水,說:“竹園村在各級黨委的關心和支援下,有了今天的新生活,村民們都很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國家的好政策,讓竹園村擺脫了那麼不堪回首的過去,變成了今天的小康村。現在,村民們也在努力用自己的聰明智慧,發家致富,種植大棚蔬菜和養蠶業,是村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家家戶戶都有進行大棚種植,只是面積有多有少。發展大棚蔬菜到現在已經快十年了,在縣委的關心和支援下,我們已經有了固定的銷售渠道,村民的收入也很穩定。”
林傑和關曉春邊聽邊走邊看,來到了一戶村民的家中。
這是一個看上去比較殷實的農家。兩層的紅磚小樓房,看上去很是喜慶。裡面收拾得很整潔,客廳裡的佈置和城裡人的家庭沒有什麼兩樣,沙發電視冰箱什麼的,一應俱全。
林傑很熱情地和男女主人握手。然後關心地詢問起他們的生活和生產情況。
“老鄉,對現在的生活滿意?”林傑親切地問道。
喜歡女教師仕途危情請大家收藏:()女教師仕途危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