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華點頭:“是!”
尊勝禪師一揮手,頓時帶著方華和小白直撲天際。
太湖·杏林禪院。
太湖之中,前輩劍仙不少,在此地,玄門首屈一指的應該是太湖西洞庭山嚴瑛姆這位老太婆,而佛教應該是以杏林禪院的無名禪師為首。
不過此地道佛兩家勢力都不昌,反而是儒門的書院遍地開花。
尊勝禪師剛來的時候,無名禪師就帶著六個弟子站在杏林禪院門口等待。
無名禪師是個枯瘦的老和尚,不過這老和尚在太湖名頭很響,因為他平常多有施藥治人的義舉,故此他遠近聞名,頗有萬家生佛的感覺。
無名禪師門下天塵、西來、漚浮、未還、無明、度厄六大弟子與無名禪師也差不多,都是枯瘦和尚,不過這些和尚修為可不弱,各個都是散仙往上,大弟子天塵甚至有了地仙道行。
尊勝禪師道:“辛苦師兄了。”
無名禪師看了方華一眼,露出友善的笑容:“這便是師兄曾說的有緣人?”
尊勝禪師:“正是。”
無名禪師側身讓開道路:“師兄裡面請。”
進了杏林禪院後,尊勝禪師就和無名禪師去往後殿談論佛理去了,無名禪師將招待方華的任務交給了自己弟子天塵。
天塵也看得出來,無名禪師和尊勝禪師對方華頗有看重,故此也不因為方華修為低弱而看輕他,打發走了自己幾個師弟,自己親自為方華招待。
逛了一圈杏林禪院之後,方華已經有所不耐煩,雖然杏林禪院景緻不錯,可他方華又不是什麼文人雅士。
天塵和尚一番試探下來,也知道方華不懂什麼佛理,這回見方華有些不耐煩,於是道,“方師兄,太湖之中景色優美,師兄既然來了此地,何不去太湖泛舟遊景?”
“太湖?”方華來了興致,“還請師兄為我介紹這周邊區域。”
常言道,五湖四海,五湖之一,便是太湖。太湖水面遼闊,上游苕溪、荊溪兩大水系匯水入湖。下游直通海洋,古有吳淞江、東江、婁江,統稱太湖三江,太湖之中,還有七十二峰,每當天氣晴朗,長空萬里,就是遊湖登山的好實景,而當湖中大霧之時,七十二峰隱於霧中,恰似傳說中的仙山景色。
儒門的書院,多數就在七十二峰之上,這裡地方,一般凡人根本無法過來,他們自己關起門來教書育人,倒也瀟灑。
無名和尚的杏林禪院就在七十二峰中的縹緲峰上,是唐時高僧在此建立,後來傳到徒弟無名和尚手裡。
天塵道,“縹緲峰旁,有著莫厘、禹期、黿頭山、龜山四座山峰,這四座山峰都是儒家的地方,其中莫厘峰上桃花之景最為美麗...”
“停停停!”方華直接打斷天塵和尚的話,“我的意思是問這裡有沒有什麼興風作浪的妖魔鬼怪。”
天塵和尚微微詫異。
方華一臉正色,“我輩正道劍仙,就該匡扶正道,掃除妖魔,要是放任這些妖魔害人,豈不是有違我修行初心?”
天塵和尚這才瞭然,面色怪異,但也不說破。
他又不是瞎子,怎麼會看不透方華是初入魔道,一身魔功根基,不過棄惡從善的劍仙也有不少,並不是每個劍仙都想去做個魔子魔孫的。他以為方華是剛入正道,要做些什麼降妖伏魔的大事,來洗刷自己身上的汙點。
天塵和尚道,“師兄,縹緲峰附近有一處蟹妖,為禍許久,辛虧常人都不走那裡,不然會被它們害了不少,師兄既然有意願降妖伏魔匡扶正道,可以去將那處妖孽掃蕩乾淨。”
喜歡蜀山之魔仙請大家收藏:()蜀山之魔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