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聿修頓了一頓,道:“你便自請辭官去邊境修城去罷。”
說完,走了。
劉勤忙不迭的叩首,“臣領命,恭送陛下。”
回去的路上,季聿修一隻胳膊撐在肩輿一側,傾身問雲見離道:“你覺得他說的那些,是真是假?”
雲見離恭敬回道:“回陛下,民女之前說過,用這種方法問出的所有資訊都需要與現實一一印證方能辨別真假,因此他說的是否屬實,在目前的階段,民女無法分辨,一切待齊將軍去而復返之後自會見分曉。”
這一通話說的無懈可擊,季聿修知道再問也問不出什麼,遂坐正身子,不言語了。
目送擁著季聿修的隊伍離去,雲見離與季蒼旻一起出了王宮。
雲見離坐上馬車,方才大大的出了口氣,“太累了!”
季蒼旻正在出神,聽見雲見離說話,黑曜石一般的眼睛轉向雲見離,薄唇含笑,接了一句道:“今天辛苦你了。”
“辛苦?”雲見離揚起下巴,哼了一聲,“你怎知這些‘辛苦’不是我自己找的?”
季蒼旻一愣,他剛才是在想天牢發生的事,雲見離不過翻了一會兒卷宗,便對商珩一案瞭如指掌,事無鉅細,彷彿親眼所見一般。還有齊琰弄的那些江寧特有的吃食、果酒以及那天做工精緻的髮帶,像是早就備好的一樣。還有那段聽著無懈可擊的說辭,讓人覺得似真有那麼個跟商珩關係匪淺的人攜重金跪求百草堂堂主去天牢探望商珩。
他在想,雲見離胡謅的那些話,有可能真有其事。
季聿修可能也想到了這點,所以才會有肩輿上那段對話。
倘若他的猜測是真的,那麼雲見離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謀劃這件事的呢?
是從他回到王城開始的麼?亦或者是在更早的時候。
假設,蕭策沒有出事,蕭小賀沒有入宮,沒被小郡主追捕,沒有慌不擇路逃進太后宮裡,太后當時沒有病發,沒有服下蕭小賀的藥,如果那晚沒有下雨,他沒有因淋溼了衣服而繞路,沒有在雨中偶遇六神無主的桂嬤嬤……
若,以上所有的一切都沒有發生,或者沒有按原軌跡發生。
眼下,他還會和她坐在同一輛那車中麼?
不,不對,一切都是巧合。
沒有人能把未來算那麼準,人算不如天算。一件件一樁樁,環環相扣,誰能保證所有事都會沿著計劃的方向發展,事件牽扯的人越多,關係越複雜,不可控因素便越多,紛繁複雜的,總會有意外發生。
萬一其中一件發生了些偏離了呢?
比如,今晚,劉勤的桌上堆著幾打卷宗,萬一他沒在諸多卷宗中抽出商珩那捲呢。
那又怎麼說?
除非劉勤是雲見離的人。
有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