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開啟隨身揹包裡的地圖,開啟觀察。
這是軍事測繪版的等高線地圖,他快速順著出發時的軌跡確定了自己的位置。
雖然張麗坤說自己是向北走錯了方向,但自己離預備司的分散的地點不過翻過了兩個山頭,還是能找到的。
食指在地圖上輕輕劃過,呂平方確定了此時的大致方位。
北邙山三十三峰,這座羅立海的墓就在北四峰的山坡上。
北邊是紅雀峰,南邊是碧蟾峰,左右兩側是大潭峰和小潭峰。
呂平方慢慢盤算著,心裡有了想法。
北邙山是千年來的墓葬大地,多少人都搶著在這裡有一座墓冢。
所謂一墓壓一墓,一墳疊一墳。
除了一些帝王動用權力遷走了些墳墓,能夠獨享一處,剩下的墓主都是找個空地就建個墓。
甚至還有一塊地,從今至古挖出十幾層墳墓的例子。
清朝時的墓,更是隻能疊在最上面,搭上墓磚,蓋上層土就是了。
這也是為什麼呂平方剛邁過山樑,就能發現這座墓道的盜洞的原因。
因為羅立海的墓就在最上層,封土實在是太淺了。
你埋深了也沒用,後來人都會給你刨開,就地取材把封土燒成磚,後來的墓主人再住到原地的墓主頭頂。
從這個角度看,北邙山三十三峰,每個山峰都是高階公寓式住宅,千百年來的墓主住在一地兒,從低處向上疊,其樂融融。
羅立海,就是“碧蟾公寓”的頂層住戶。
他的墓室既然是並列的,那在碧蟾峰峰頂這個高度,就不可能佔地太寬。
他的“公寓”牆外,可能就是很薄的一層土。
呂平方拿起羅榮光剛才在地面上劃痕的碎磚,畫出了兩個圖形。
一個是“”型的墓道,是他進來時的第一次,拐角前有十幾米就斷掉了,有斷手和水池的一側有將近一百米長。
這個長邊肯定就是碧蟾峰的山樑了。
而第二幅圖是近乎方形的佈局,一個五十多米長的墓道,連著五個同向的墓室。
這個佈局只能是在“”型的夾角包圍裡。
黑色水池兩邊相連,中間是羅立海的墓室,一間是隨葬品,一間是擷取生機的法陣,一間是煉化生機的法陣。
還有最頭上一間封起來的墓室。
呂平方把兩個圖形在腦海中一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