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血之孫吳 > 第1332章 劉裕北伐(一)

第1332章 劉裕北伐(一) (第1/2頁)

東晉自偏安以來,時刻面臨著來自北方的威脅。

雖然祖逖、庾亮、殷浩、桓溫都曾先後北伐,但無一成功。

晉元興三年404年),劉裕起兵討伐篡晉稱帝的桓玄。

次年,擁戴晉安帝復位,控制東晉朝政。

彼時,南燕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益加劇,慕容超信用奸佞,誅戮賢良,賦役苛重,激起民眾強烈反抗。

為了晉朝的強大,劉裕決定興師北上。

劉裕為抗擊南燕,外揚聲威,遂欲掛帥北伐。

公元 409年二月,南燕軍隊侵擾淮北,就正好給了劉裕一個機會。

他上書皇帝,要求北伐,獲得朝廷批准後,他迅速出兵,五月就到了下邳。

兩次北伐,前後滅南燕,破北魏,亡後秦,收復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

後來,長安雖然在一年多後得而復失,但潼關以東、黃河以南和山東全境已劃入晉朝版圖,“七分天下,而有其四”,江淮流域得到保障。

為劉宋永初和元嘉年間,休養生息,出現“餘糧息畝,戶不夜扃”的局面提供北部疆域的屏障,仍不失為取得較大成果和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北伐。

唐代史學家朱敬則稱讚此次北伐:“西盡庸蜀,北劃大河。自漢末三分,東晉拓境,未能至也。”

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中稱讚:“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義熙五年409),南燕主慕容德死,其侄慕容超襲位,縱兵肆虐淮北,擄去晉兩郡太守,驅掠百姓千餘家。

劉裕因此上表北伐,三月,他統領晉軍向北挺進。

南燕大將—公孫五樓見晉師威猛,嚮慕容超建議扼據大峴,堅壁清野,但被拒絕。

劉裕看準時機,冒險越過大峴山隘,一舉攻克臨胊,奪得大量輜重。

緊接著,晉軍將士在劉裕的親自鼓動下迅速進擊,直逼燕都廣固。

慕容超遁入城中堅守不出,雙方因此進入相持階段。

晉軍一方面高壘重塹,將廣固團團圍住,以燕人之糧充實軍用。

一方面招降納降,採取分化瓦解之策。

南燕大將—桓遵兄弟及徐州刺史—段宏相繼歸附,尤其是尚書郎—張綱被俘,對劉裕十分有利。

最後正是利用他所設計的攻城器械,從而拿下燕都,並活捉了慕容超。

劉裕以廣固久守不降為由,入城後,盡殺王公以下三千人以洩憤。

齊境克服,劉裕本想停鎮下邳,蕩凊河洛,但孫恩妹夫盧循復集孫恩殘部,敗晉軍於豫章。

因此,劉裕不得不班師回朝。

回京後,先後督師鎮壓盧循、剿滅割據長江中上游的劉毅、譙縱勢力,逼走司馬休之,使南方出現了百年來從未有過的一統局面。

義熙十二年416)一月,後秦主姚興死,姚泓繼位,內部叛亂迭起,政權不穩。

劉裕認為這是滅亡後秦的良機。

彼時,劉裕圖以晉室名聲安撫北方人民,故想奉司馬德文之名北伐。

司馬德文因而上書出兵,以修謁晉室山陵,最終劉裕就與司馬德文一同率兵出發。

八月,劉裕以劉穆之任尚書左僕射,內總朝政,外供軍糧,自己率大軍分四路北伐。

最新小說: 大唐:我穿越的身份被李二曝光了 唐末大軍閥 重生公孫瓚 大唐:拜託,我真沒想造反啊 網遊末世系統 乾坤玉珏 鬼眼道士 大明:模擬國運,老朱扛著我上位 帶著紅樓到紅樓 演明 我在漢末舉明旗 織田家的臨濟僧 三國之終極進化 挾天子以令不臣我就是不臣 血之孫吳 我不想成為帝王 明初第一豪強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