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天下各州先後開始了秋收,這意味著北周也該出兵了。
這不,北周軍主帥—宇文邕倒是個實誠人,就連出兵時間也一點不打折扣。
北周治下各地剛剛開始秋收,身在玉璧的北周大軍便傾巢出動,劍指幷州!
三十萬大軍,宇文邕將他們分為了六個軍團,然後兵分三路!
西路,由毛當為主將,魯爽為副將,統領一個軍團五萬人直撲西河郡!
東路,由朱肜、石越、徐成、竇衝為將,統領兩個軍團十萬人直撲上黨郡!
中路,由宇文邕親自統帥,以蔡佑、梁睿、陳安、北宮純為將,統領三個軍團十五萬人直撲太原郡!
要知道石勒治下一共就只有三個郡,而北周大軍卻是兵分三路而來,這是要一口氣滅了石勒的節奏!
隨著石勒的探子回報、朝廷錦衣衛的預警,透過多方情報的匯總而來,幷州上下也做好了迎戰的準備!
只可惜幷州軍勢單力薄,如果朝廷、北齊不出兵的話,單靠其一家之力實在難以抗衡北周的三十大軍!
晉陽這邊還好,雖然北周來了三個軍團,但石勒也有堅城一座,外加四萬大軍。
上黨那邊也還好,雖然王彌手底下只有五千軍,但必要時候還有幾萬黑山青壯和漢軍可以“相助”。
唯獨西河是個大問題,那裡地處山地,人口稀少。
太守—溫恢手底下只有五千守軍,且根本沒有其他的力量可以支配,只能寄希望於北齊出兵支援。
眼下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派去朝廷的賈逵又被侄子石虎給咔嚓了石虎寫信告訴石勒的),因此石勒知道至少半年內是指望不上朝廷了。
雖然情況比較糟糕,但石勒也不怨恨皇帝和朝廷,畢竟朝廷也是有難處的。
好在關鍵時刻,石勒身邊還有張賓輔佐,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石勒的壓力。
“軍師,軍師,可有禦敵之策?”石勒詢問道。
“高築城,廣積糧!”張賓說道。
“晉陽城高池深,固若金湯,這倒沒事。唯獨糧草,我軍眼下只夠半年之用,要是北周大軍包圍晉陽,到時候朝廷又不出兵,我軍豈不是要步晉國後塵?”石勒說道。
糧草,糧草,有多重要,打過河北大戰的石勒當然知道。
當初要不是缺糧,石勒也不會提前與曹軍決戰,最後也不會兵敗如山倒。
說起來,對於石勒的擔憂,張賓哪裡不知道?
他不僅知道,甚至想得更多,只不過暫時還沒想到妙計罷了。
“主公不用急,賓說的只是下策,至於中策?賓以為,南邊有個地方叫做柴壁,同樣易守難攻!雖然此地城小,但只要防守得當,只需要五千軍便可擋住北周一個月之久!主公可傳信王彌,令其固守此城,先守個十天半個月,搓一搓北周大軍的銳氣。屆時,主公再率軍主動出擊,與北周決戰!”張賓說道。
“此計甚妙,可為何只是中策?”石勒有些不解地問道。
“只因為賓信不過王彌!”張賓說道。
“……既然如此,軍師還請說說中策!這時間不等人啊!萬一北周大軍已經過了柴壁,我軍豈不貽誤戰機?”石勒有些焦急地說道。
“主公勿憂,賓在三日前便已傳信王彌,令其固守柴壁!只是敵眾我寡,賓心中擔憂,因此未曾告知主公罷了!”張賓卻是淡淡地說道。
“既如此,王彌定可堅守柴壁一個月!”石勒不禁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