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在大將軍幕府內下達了最新的命令——重設軍區,停止一切戰事!
此前,我軍十大軍團分別屯駐在六個州域,主要是以防禦為主。
漢中軍團駐守在益州—漢中郡,依託有利地形,防備來自雍、隴方向的北周軍。
漢中此地,西邊有新建設的陽平關,北邊是秦嶺山脈,南邊是大巴山脈,中間有漢水穿流而過。
因此,漢中軍團的後勤主要來自於在漢中盆地進行的屯田,從而自給自足。
如果爆發戰爭,則南邊的益州,東邊的荊州都可以為其提供後勤補給。
北府軍團駐守在南陽郡,依託有利地形,防備來自雍州方向的北周軍。
南陽此地,堪稱荊楚屏障,乃是中原十字路口。
其北邊就是司隸,東邊是中原腹地,西邊是關中盆地。
因此,論及戰略地位,南陽郡實屬我方第一!
南陽軍團東至宛城,西守武關,於沿線依託有利地形進行佈防。
以武關為屏障,整個軍團作為我方的北大門,從而牢牢擋住北周軍的南下。
在後勤補給方面,北府軍團進行屯田,同樣可以自給自足。
若是遇到戰事,單憑南陽一郡之地也足以供給,就算不足也尚有後方的荊州為其保駕護航。
南陽軍團駐守在襄陵,此地位於汝南郡以北,為汝南、潁川、南陽三郡交界之地。
因此,南陽軍團雖然以南陽為名,但其實駐紮地並不在南陽。
他們主要以防備來自豫州方向的北周軍為主,背靠桐柏山脈,同樣依託有利地形。
若是北周進攻南陽或者新徐州,則南陽軍團出動便可直取許都,或者斷絕北周軍的糧道。
若是北周進攻襄陵,則有堅城作為依託,非數十萬敵軍不能勝矣。
同樣地,南陽軍團在平日裡進行屯田,從而自給自足。
若是爆發大戰,其後勤可以依賴於淮州供給,由淮水一線進行運輸。
淮北軍團駐守在新徐州,一軍五萬人,分別駐紮在譙郡、彭城、下坯三郡。
其中,譙郡乃是軍團大本營,此地總共駐紮有三萬大軍。
軍團背靠淮水,分守在近千里的戰線上,如同屏障一般。
新徐州北有兗州、青州,都是由朝廷掌控的區域,西邊則是由北周掌控的豫州。
因此,淮北軍團的作用就是隔絕來自西邊的北周軍,以防其入侵。
不過隨著大漢覆盤,因為在疆域上與我方唯一的連線處就在譙郡、彭城、琅琊三郡,所以淮北軍團還需要為商隊進行保駕護航。
雙方的貿易地點就在臨淄,琅琊郡便成為了必經之地,商隊往往會選擇從鍾離渡過淮水。
之後,經下坯、琅琊、齊郡,從而直達臨淄。
這條路線距離北周控制的豫州三郡,中間只隔著譙郡,因此在譙郡才會佈置有三萬重兵!
此外,一萬大軍駐守彭城,一萬大軍駐守下坯為機動部隊。
由於任務繁重,淮北軍團也無法屯田,因此後勤補給完全依賴於後方進行運輸。
至於新徐州此地自產自銷的糧草,從前往後都將被運往幷州前線,用於供給朝廷大軍使用。
南中軍團駐守在寧州,此地偏遠,交通不便。
因此,我將諸葛亮擢升為寧州總督,軍政一把抓。
諸葛亮在此地又要管軍,又要治民,忙得不亦樂乎。
至於軍隊內部,成份駁雜,如今更是充斥著大量的南蠻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