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也正因為如此,北周鐵騎才不敢出動吧,可朝廷方面肯定是猜不到我軍的真實意圖的。
在我的心裡,北方打得越激烈越好,這樣一來我方才能趁機安心地休養生息。
或許北周鐵騎出動,導致北周治下空虛無比,固然是一件好事。
可出兵就意味著要消耗大量的錢糧、物資,此舉有違我方的休養生息之策,因此我軍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出兵的。
好在荀攸也沒有多說什麼,既然他不說,我方上下所有人自然也不會多嘴。
“大將軍,如今朝廷剛剛安定北方,北方各州百廢待興。如今又值北周大軍壓境,朝廷上下已然是勒緊了褲腰帶在過日子,可依舊難以籌集到大軍出動所需要的糧草。因此,還望大將軍能夠多多給予一二,以此來幫助朝廷度過難關!”
這一次,荀攸不再是提議,而是乾脆請求於我了。
由此可見,朝廷確實挺窮,至少糧草是極度缺乏的。
對此,我方也是瞭然於心,可同時也是愛莫能助了。
“荀大人,我方已與朝廷通商,並答應每月為朝廷提供十五石軍糧,難道陛下還覺得不夠嗎?”張昭不禁說道。
“朝廷十萬大軍即將開赴幷州,中途糧草轉運困難,故而消耗極大!十五萬石糧草在臨淄交付,再轉運至幷州前線,恐怕已經是十不存一啦!”荀攸卻是搖著頭說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場之人都是經驗豐富之人,因此對於荀攸所言之事,其實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若是換作以前,我方和曹魏交易的地點是在南陽—宛城,此地後來也成為了曹魏的糧草中轉基地。
而曹魏的用兵方向一直在關中,因此糧草轉來運去的損失並不大,可現在的朝廷就不一樣了。
朝廷的用兵方向在幷州,和我方的交易地點卻在青州,這中間可還隔著黃河與魏州呢!
想到這裡,我不禁有些同情起了劉裕,總覺得糧草總是限制了劉裕的發揮。
想當年,第二次江夏大戰,劉裕就是被我率軍斷了糧道才輸的。
再到襄陽大戰,劉裕的蜀漢同樣也是被我方給切斷了糧道,之後全面崩盤。
接著是當陽之戰,劉裕被我軍包圍,同樣是陷入了糧草不足的窘境。
這一次,劉裕接手了殘破的北方,甚至連發展的時間也沒有。
以致於朝廷無糧,空有十萬大軍可以用於機動,可糧草卻是難以為繼。
“子布,朝廷若要打贏這一仗,需要多少軍隊,多少糧草?”我不禁詢問道。
“若要依靠持久戰拖贏北周,則至少需要三十萬大軍,在北周不會斷朝廷糧道的情況下,每月至少需要三十萬石糧草!若是算上中途轉運的消耗,那就需要至少六十萬石!”張昭說道。
“譁——!”
聞言,在場之人一片譁然,荀攸的心裡更是五味雜陳。
事實上,朝廷早就算過這一筆賬了,不然荀攸也不會向我方提出多多援助的要求了!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