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養軍千日,用兵一時。
趙雲麾下的這支騎兵,自從六年前遭到重創,之後得以重建。
一晃六年過去,直到此次北伐,他們才終於又有了用武之地。
此行本為了奪取柳城而來,趙雲也早就率軍達成了戰略目的,誰成想卻栽在了援軍不濟這事上。
本來不行就撤退唄?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然而燕軍的鐵騎實在太多,高歡又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已經包圍了陽樂城,那麼趙雲就只能率軍留下拖延時間了。
只要多拖一日,燕軍主力就晚一天南下,那麼就能為高歡處爭取時間。
然而燕軍還是太多了,兵多將廣,趙雲率領殘軍就如同螳臂擋車一般。
僅僅只守了十日,北齊守軍便已經大勢已去,殘軍更是隻剩下了不到二百人。
倒不是說北齊軍不行,也不是趙雲守城不行,實在是敵軍太多太多了。
打從一開始,三萬北齊鐵騎面對的就是二十萬烏桓大軍,再到後來燕軍主力齊至。
對於北齊鐵騎來說,他們可以在前期贏無數次,但只要在最後輸一次就完了。
敵軍人數太多,導致己方容錯率太低,這事真沒得說。
現在,柳城已然是被攻破,烏桓大軍已經是大舉入城。
為今之計,對於趙雲和他的殘軍來講就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麼留下繼續負隅頑抗,直到全部戰死;要麼騎著馬衝出去!
可是趙雲等人都知道,燕軍騎兵也是有騎兵的,而且騎兵多的有十萬之數。
就算他們能夠衝出去,可只要燕軍鐵騎追擊就完了,何況柳城此時只有南門尚能進出。
區區不到二百人,此時還在北城上面,一路衝殺下去之時又折了近一半人。
等到趙雲帶著剩餘人再一路衝殺,直到馬廄之時,此時身邊就只剩下不到五十人了。
望著剩餘的騎士,或者說是殘兵,趙雲的眼眶都溼了。
“將士們,是本將害了你們啊!”趙雲說道。
“將軍,我等與您同生共死!”僅存的將士們哭訴道。
“好!上馬!”趙雲不禁大受鼓舞道。
縱使敵軍數以十萬計又如何?
大丈夫死則死矣!
當馬革裹屍!
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上馬!”
“衝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