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我剛剛來到這個世界,基於兵力短缺,我做了第一次改革——那就是金陵、柴桑兩座大營的設立。
之後,我率軍進攻淮南,周瑜率軍進攻江夏。
在開疆拓土之餘,我軍的兵力也迎來了史詩級的增加,於是我又將兩座大營化為了——淮南、三江、江東、山越四大軍區。
在四大軍區之上,又設定了兩大軍團,從此軍區、軍團並立,這就是我軍第一次改革的內容。
後來,在赤壁之戰與安陸之戰前夕,面對周邊的強敵,我軍又迅速迎來了第二次軍改。
如果說第一次改革只為劃分各軍轄區,並初步完成軍隊軍團化的話,那麼第二次改革就純粹是兵種、裝備上的革新!
此前,我軍陸師、水師不分,武器裝備也是十分駁雜,因此戰鬥力並不高。
在此之後,我於金陵設定了兵工廠、造船廠、工坊等等設施,用於戰船、武器、裝備、器械的製造。
自此之後,我軍的武器裝備煥然一新,我軍的兵種也迎來了首次革新!
首先是將陸師與水師進行劃分,從此以後由我本人負責統帥陸師,周瑜負責統帥水師。
兵種和武器裝備上,水師多穿戴皮甲,兵種則只有刀盾兵、長槍兵、弓箭手三種。
陸師則是穿戴介於玄階與地階的甲冑,兵種上則是多了投矛手,與水師大為不同!
水師中,刀盾兵、弓箭手各有兩千,長槍兵則只有一千。
陸師中,刀盾兵同樣有兩千,長槍兵、投矛手、弓箭手則各有一千。
此次軍改之後,我軍才真正開始變得強大起來,這也為我軍取得赤壁之戰、安陸之戰、荊北之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再後來,江東境內發生了山越反叛的事件,戰火一度波及到了整個江東地區。
當時,我軍大多出徵在外,而江東、山越兩大軍區所在的兵力卻是極為不足。
為此,我於金陵下達了動員令,號召青壯百姓踴躍參軍。
之後,我軍得兵十萬,並在眾將的齊心協力下迅速平定了叛亂。
在徹底平定山越之後,我正式制定了輔兵制度,再加上前期軍事上的種種制度,這次改革就被稱之為第三次軍改!
第一次是軍區的劃分,以及軍團的成立;
第二次是各大設施的建立,以及裝備、兵種的革新;
第三次是制度的完善,以此充足兵員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