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以前,陳霸先率十萬大軍北上攻打郴縣,結果被江東軍孫瑜、全琮兩軍所擋。
後來,孫權、周泰、陳到率軍來援,雙方的戰事一度陷入僵持之中。
彼時,雙方的兵力相差無幾,交州軍不過還剩下三萬餘,江東軍也不過只有兩萬餘。
結果,孫權、陳到率軍倒戈,並於營中佈下刀斧手,最終生擒孫瑜、全琮、陳震三人,周泰則是負傷而逃。
最後,陳霸先在孫權的幫助下奪取郴縣,進而席捲荊南。
原本兩軍相加兵力也只有四五萬,可是在孫權的幫助下,陳霸先的軍隊很快就發展到了二十萬之眾!
當然了,這些軍隊多是來自荊南的青壯,但在善於練兵的陳到努力下,他們的戰鬥力很快就上升了一個臺階。
後來,陳霸先率領大軍攻陷臨湘郡,恰巧此時天子派人前來冊封陳霸先為楚國公!
偏偏野心爆棚的陳霸先並不滿足於此,於是在孫權的慫恿下,陳霸先得以稱王建國!
自此,偽楚國建立,陳霸先為楚王,孫權為丞相,陳蒨為太子。
之後,楚軍於長沙休整了數月,進而繼續北上攻打武昌。
在此期間,新生的蜀漢政權—蜀王劉裕派遣使者前來與陳霸先結盟。
陳霸先對此自然是喜出望外,畢竟蜀軍主力東出的話可以為他拖住吳軍主力,他也好藉此機會攻打武昌,進而席捲江東!
而按照約定,陳霸先也派遣大將吳明徹出兵攻打武陵,但結局卻是吳明徹敗了。
不過吳明徹雖敗,但此舉卻也迫使身在涪陵的五溪軍撤退,從而間接地幫助蜀軍拿下了涪陵!
為此,陳霸先封吳明徹為大將軍,結果軍中大將杜僧明卻是不服了。
於是乎,陳霸先乾脆冊封了四鎮大將軍,他們分別是:
鎮東大將軍——周羅睺,鎮守交州東部;
鎮南大將軍——侯安都,鎮守交州西南部;
鎮西大將軍——吳明徹,鎮守荊南;
鎮北大將軍——杜僧明,隨陳霸先征戰武昌。
如此一來,杜僧明滿意了,遠在交州的兩位在得到訊息後也滿意了。
於是乎,楚軍更加地士氣高昂,誓要一舉拿下武昌!
自從楚軍進入岳陽郡境內,一路上,楚軍都沒有遇到任何地抵抗。
由於在戰前,岳陽郡太守—全柔已經提前採取了堅壁清野的策略,這使得楚軍在岳陽腹地無利可圖。
之後,楚軍進抵武昌城外,陳霸先隨即下令將武昌三面包圍!
其中,鎮北大將軍—杜僧明率軍五萬攻打西城,太子陳蒨率軍五萬攻打東城,陳霸先本人則與孫權、陳到一起率軍十萬攻打南城。
此乃圍三缺一也,況且楚軍屯兵長沙之時,他們還打造了無數攻城器械。
因此大戰一開,楚軍可謂是勇不可擋,僅僅在第二天一早就發動了攻城。
楚軍認為,他們人多勢眾,反觀守軍只有區區兩三萬人,他們一定穩贏。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
僅僅在攻城戰的第一天,楚軍就被狠狠地教訓了一頓,楚軍在第一天的傷亡就達到了五千人!
吳軍在武昌城內的佈置是:黃忠所部五千弓箭手在西城,周泰所部五千精銳步兵在東城,陶侃親率一部在南城。
別看吳軍人少,但卻個個精銳,且主帥陶侃的指揮相當了得。
再者,陶侃深知楚軍雖然戰力不強,但卻人多勢眾。
因此打從一開始,陶侃就十分重視這個對手,在防守上也是一點都不含糊。
反觀三路楚軍,不管是哪一路,他們在戰前都是輕敵、輕敵、再輕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