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城後,在徐琨、步騭的引領下,我等一行人走在壽春的街道上。
城中果然熱鬧非凡,行人往來,商販叫賣。
可說實話,作為穿越者連幾千萬人的大都會都見識過,如今又怎麼會在意區區幾十萬人口的古代城池呢?
再者,如今的金陵論及人口、規模都已經不下於壽春,因此壽春的繁華也實在是不值一提了!
然而此地之所以能夠如此繁華,卻是和步騭的治理、徐琨的保境安民離不開的,正因為有二人在,壽春才能繁華無比!
因此,我一邊走,一邊看,一邊毫不虛偽地誇讚著二人。
二人向我等一行人介紹著,心裡滿是歡喜,同時也帶著幾分驕傲。
畢竟在古時,尤其是在亂世,二人能有如此成就確實是十分了不起了!
然而我看了一會就失去了興趣,於是趁機詢問徐琨,有關於鍾離之戰的詳細經過。
徐琨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何況他又是此戰的功臣之一!
鍾離一戰,先是桓溫率領徐州水師橫在淮水之上,此舉導致徐琨、陳武、倪業在四個月內無法率軍支援。
後來,桓溫帶著水師南下偷襲西陵,徐琨得以和倪業一起前往支援。
結果於半路上遭到桓石虔率軍攔截,此戰先敗後勝,倪業也戰死了。
最終是徐琨力挽狂瀾,組織大軍結陣,這才贏得了勝利。
之後,徐琨率軍繼續東進,並逼迫徐州軍主力後撤。
然而徐琨的戰功絕不是最高的,畢竟到彥之若是不能堅守鍾離城四個月的話,徐琨遭遇的攔截之軍就可能不是區區桓石虔的一萬人,而可能是桓玄率領的數萬徐州軍主力了!
因此,此戰的第一功臣非到彥之莫屬,徐琨卻是可能連第二也輪不上!
畢竟陳武率軍偷襲廣陵,斷徐州軍糧道,同樣功勞很大!
可陳武也是得了諸葛瑾的提點,否則陳武絕對想不到這些,最後很可能就是直接北上支援鍾離,然後同樣是遭到周盤龍所部的攔截了。
如此一來,鍾離之戰可能到現在也結束不了,說不定淮南軍團還贏不了!
更別提現在董襲、呂蒙反攻徐州,白衣渡江,直接一舉拿下下坯了!
因此,鍾離之戰的勝利乃是一眾將領、太守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的結果!
其中,作為淮南太守的步騭,作為淮南都尉、壽春縣令的呂蒙,作為蘄春太守的呂岱,三人同樣也有功勞。
若非眾人精誠合作,上下一心,此戰哪能贏得這麼漂亮?
不過作為主公,我卻是想到的更多,尤其是徐州軍的問題!
此戰,雖然我方有淮南三郡作支撐,但說到底其實只是昔日的一郡半!
結果我方一個半郡的人才和實力就吊打了徐州一個整州,桓溫、桓玄、陳登、桓石虔、周盤龍,這五人加起來也不如我方的步騭、諸葛瑾、呂岱、徐琨、陳武、到彥之、呂蒙、董襲。
一個半郡的人才吊打了一個州,這說出去誰信?然而事實就是如此!
難道是人家桓家人不行?我的淮南軍團和三郡太守太強?未必吧?
可要說桓溫的出兵理由,其實也十分充分,理由有三:
其一,我軍慘敗於雍涼,損失慘重,加之風傳我本人身死的訊息。
其二,我方四面烽火,當此之時,淮南三郡可能得不到任何援軍的支援。
其三,陳登舉廣陵全郡反叛,徐州軍裡應外合。
因此,對於徐州軍犯我淮南一事,我也沒作過多的糾結。
只是當初我在淮南佈置了暗衛力量,結果一直到鍾離被包圍四個月,桓溫水師都深入江東腹地了,我才知情!
若非如此,王強又怎麼會死?現在的淮南又哪能有這麼多事?
再者,當初徐琨、倪業率軍支援,河對岸的豫州軍居然沒有趁機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