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血之孫吳 > 第291章 全琮剿匪記(一)

第291章 全琮剿匪記(一) (第1/2頁)

推薦閱讀:

全琮的父親全柔本是丹陽都尉,因此,麾下五千部眾皆是清一色的丹陽精兵。

丹陽境內盛產精兵,是揚州境內最大的兵源地之一另一個是廬江)。

漢武帝時期,名將李陵在進襲匈奴時,以五千丹陽兵抗擊匈奴八萬精騎,在援兵不至的情況下竭力死戰,最後只剩四百人撤回關內。以匈奴驍騎之勇,五千丹陽兵竟然能令匈奴單于喪膽,幾乎要撤退,最後探知李陵無援才敢進攻。

東漢末年,徐州刺史陶謙就是丹陽人,作為徐州的老軍閥,陶謙手中雖然沒有好的戰將,但是握有一支精銳的“丹陽兵”。因此,也可以以此對抗曹操這樣的大軍閥。

劉備增援陶謙的時候,陶謙贈送了數千丹陽兵給劉備。後來隨著劉備轉戰千里的部隊,就是這支精兵。其餘的丹陽兵則在曹豹的指揮下,誘發了呂布奪徐州的戰爭。還有少許殘留在當地的丹陽兵,他們成為了廣陵太守陳登的部下,就憑藉這麼點丹陽兵,陳登後來竟然擊退了小霸王孫策的渡江攻擊!

西晉滅吳之戰,吳國的丹陽太守沈瑩僅僅率領五百餘丹陽兵,頭綁青巾,手執巨錘,數次向晉軍的陣地衝鋒,竟然一舉突破了晉軍的堅固防守。

丹陽兵的善戰之名由此可見一斑。

丹陽兵之勇令人聞風喪膽。

如今,全琮手裡便有三千丹陽兵!

“急行軍!”全琮取出江夏都尉的印綬,高舉過頭頂,向部眾下令道。

隊伍立即加速起來,繞過臨湘城,向目標地點急行而去。

這是在我剛到臨湘城時發生的事情。

全琮父子皆文武雙全,但全琮之才更勝其父。五十里路的急行軍,全琮並沒有騎戰馬,而是與將士們一起步行。這一小小的舉動,瞬間就為全琮贏得了全軍的好感。

三千人行至傍晚,終於抵達目標地點。

只見這裡有一座山,並不高,但卻險峻異常,一邊鬱鬱蔥蔥,另一邊卻像被斧子劈過的一樣,皆是懸崖峭壁。

全琮只看了一眼,頓時就明白了這次的任務並不容易。但他已經保證了十五天要完成任務,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所以一定要完成的。

臨行前周瑜的話,“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

可想而知,周瑜所說的困難,指的應該就是此地的險峻了。

而所謂簡單,要麼就是這裡的匪寇戰鬥力孱弱,要麼就是人數不多。

但這座山,想要上去就很不容易,倘若能在山上如履平地,這夥匪寇怎麼也不會戰鬥力孱弱了!

那麼,答案就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的人數並不多!

全琮想明白了關鍵,卻又不禁感到頭疼,這山不高,但卻佔地廣闊。匪寇人少,就意味著目標也小。如今,他們身在何處不知道,要想找出來又無疑是大海撈針。

但全琮轉念又想,匪寇靠什麼生活?無非是在山林中狩獵、採集,自給自足,但這樣一來,他們就不是匪寇,而是山民了。所以答案就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佔山為王,靠攔路打劫為生!

既然如此,山上的匪寇肯定會派人盯著附近的官道、小道,守株待兔,等待大魚上鉤。而匪寇們的老巢定然不會離得太遠。

於是,全琮命令部眾,派出幾支精幹小隊,前往周圍探查。以活捉匪寇的探子為主,倘若能夠找到匪寇的老巢那也是極好的。

隨後,全琮帶著部眾尋了處水源,然後在旁邊紮下營來。

夜已深,不利於用兵,加之急行軍來此,包括全琮在內,將士們早已疲憊不堪。所以一紮下營寨,也不埋鍋造飯,所有人立即就鑽入帳篷呼呼大睡。

最新小說: 我的無限歷程 大秦帝師:我教嬴政成千古一帝! 三國最強特種兵 開局截胡五虎上將 朕乃大明戰神 全服通緝 水逆 大唐:我穿越的身份被李二曝光了 唐末大軍閥 重生公孫瓚 大唐:拜託,我真沒想造反啊 網遊末世系統 乾坤玉珏 鬼眼道士 大明:模擬國運,老朱扛著我上位 帶著紅樓到紅樓 演明 我在漢末舉明旗 織田家的臨濟僧 三國之終極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