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到了公用電話亭往大羅、小羅兄弟倆的家打起了電話:“啊,真的嗎,大羅、小羅兄弟倆沒有被你們接回家?啊,沒有關係,抱歉,失禮了。”
說完,胡春就掛上了電話:“大羅、小羅兄弟倆他們可以住在學校裡面,而我卻不行。”說完,胡春就走了。
到了晚上,大羅、小羅兄弟倆和張俊、李世民四個人甚至利用晚餐的時間在南京市一中的食堂裡面玩起了足球,還差點兒打碎了餐具。南京市一中的守門員在外面看見了:“這些孩子們真是熱愛足球啊,但是也不能任由他們在南京市一中的食堂裡面胡來。”
於是南京市一中的守門員就推開南京市一中的食堂的門走了進來,對大羅、小羅兄弟倆和張俊、李世民四個人說:“你們吃完了晚餐了嗎?把桌子都收拾乾淨了嗎?”大羅、小羅兄弟倆和張俊、李世民四個人對南京市一中的守門員說:“是的。”
南京市一中的守門員對大羅、小羅兄弟倆和張俊、李世民四個人說:“那你們還不離開這裡,這裡可不是你們踢足球的地方。”大羅、小羅兄弟倆和張俊、李世民四個人就離開了南京市一中的食堂。
晚上,在南京市一中的學生宿舍。胡春悄悄地翻牆進入了學校,然後從南京市一中的學生宿舍牆上的窗戶進入了學生宿舍。在大羅、小羅兄弟倆和張俊、李世民四個人的寢室裡面,小羅說:“剛才張俊接盤子的動作真是妙極了,明天我們接著玩。”
張俊對大羅、小羅兄弟倆說:“大羅、小羅兄弟,你們明天應該不在這裡了,我想你們的家長應該回來接你們的。”大羅說:“應該?你想和我們打賭嗎?我們會在這裡度過完整的週末的。”張俊開始不回答大羅、小羅兄弟倆的話了,開始自顧自地玩起了足球。
南京市一中的校長已經開始在宿舍裡面查房了,李世民對大羅、小羅兄弟倆說:“我的家在朝鮮,我父親不在這座城市,他們都離這裡很遠。”張俊說:“話雖然如此,但是你已經來到中國好幾年了,而且你也主動起了中國的名字,在這裡,我們都是好朋友,你不會感到孤獨的。”這時候,寢室的門把手開始轉動起來了,張俊連忙對大家說:“大家快回去睡覺,校長開始查房了。”
於是,大家立刻就鑽進了各自的被窩。寢室的門被開啟了,胡春走了進來,說:“嗨,我是胡春,你們都睡了嗎?”胡春被張俊的手電筒給照到了,張俊對胡春說:“原來是胡春啊,你半夜三更的來這裡幹什麼?”李世民對胡春說:“你瘋了嗎?我們還以為是校長來查房了呢。”
胡春對大家說:“我是來找你們幫忙的,情況比校長來查房還要糟糕。”大羅、小羅兄弟倆說:“還有比校長來查房還要糟糕的事情啊?”張俊對胡春說:“你倒是說說看,這是怎麼回事?”
胡春於是把在家門口踢足球,又被兩個混混給足球搶走了的事情給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大羅、小羅兄弟倆、張俊、李世民等四個人。張俊思考了一會兒對胡春說:“目前也只能請大羅、小羅兄弟倆幫忙了,大羅、小羅兄弟倆是我們這裡最佳的射手,因此請大羅、小羅兄弟倆你們明天下午兩點務必趕到碼頭。”大羅、小羅兄弟倆聽完張俊的話都點了點頭。
這時候傳來了南京市一中校長的腳步聲,大羅、小羅兄弟倆連忙對大家說:“快躺下,胡春你快躲起來。”南京市一中校長進入了他們的寢室,用手電筒照了照,看見平安無事就走了。張俊第一個起床:“好了,警報解除了。”胡春從他的床底下爬了出來:“現在我要回家了,我們明天兩點碼頭不見不散。但是我怎樣才能夠在不被校長髮現的情況下回家呢?”
李世民用手一指窗戶,胡春走過去一看,足足有三層樓高,對李世民說:“你瘋了嗎?我會摔死的。”大羅、小羅兄弟倆將床單擰成一股繩子,然後交給胡春:“你不用擔心,我們會在窗戶上幫助你的。”胡春在大羅、小羅兄弟倆的幫助下,順利地回家了。
第二天下午,張俊對大羅、小羅兄弟倆說“兩點鐘快到了,你們該走了,我們來掩護你們,就假裝是玩捉迷藏一樣。你們假裝是躲藏起來了,然後我們去找你們。”大羅、小羅兄弟倆相互看了一眼,小羅說:“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大羅:“別擔心,我們只要對大人們說是在玩捉迷藏遊戲。他們就會相信我們的。”小羅點點頭。
這時候,校長又帶來了幾個小孩子,對大羅、小羅兄弟倆說:“我給你們帶來了驚喜,你們的父母給你們帶來了你們的兄弟姐妹,和你們一起玩,這是一個不錯的訊息吧。”大羅、小羅兄弟倆相互看了一眼,小羅小聲地對張俊說:“我早就說過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張俊對李世民說:“李世民還是你考慮的周到,看來我們得執行第二套方案了。”大羅、小羅兄弟倆帶著他們的兄弟姐妹走了出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南京市碼頭,高個子混混對胡春說:“你約好的幫手到現在還沒有過來,你是不是應該放棄啊?”胡春則坐立不安:“不,他們一定會來的,我相信他們。”這時候,張俊和李世民過來了。高個子混混對胡春說:“他們兩個人就是你請過來的幫手嗎?”
胡春抬頭一看是張俊和李世民他們兩個人,說:“是的,他們就是我請過來的幫手。”高個子混混和那個小個子混混,也就是約翰從集裝箱上面跳了下來。張俊用手一指高個子混混和那個小個子混混說:“你們就是搶走胡春的足球的人吧?我們是來和你們決鬥的!”
這時候,一個街頭霸王帶著他的兩個手下出現了:“怎麼了,你們在這裡幹什麼?”高個子混混和那個小個子混混,也就是約翰一看見那個街頭霸王臉色就變了,“刺蝟!”原來那個街頭霸王的外號叫“刺蝟”。“刺蝟”對那個高個子混混和那個小個子混混說:“我剛剛聽到有人想在我的地盤上面玩什麼決鬥。”
那個高個子混混看來是嚇呆了:“啊,不不不,不是這樣的,你來告訴他,約翰。”說完就把那隻足球交給了約翰也就是那個小個子混混,約翰也就是那個小個子混混則:“呃,這該怎麼說呢?”街頭霸王“刺蝟”走上前:“這是誰的足球,你們兩個怎麼會在這裡?”說完就從約翰手中搶過了足球走到了張俊、李世民、胡春等三人的面前。
....................
貝魯特港也是奧斯曼同盟港口,我們在白天不能入港,就趁著夜色潛入港口。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過晚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歷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貝魯特港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訊息。
貝魯特,黎巴嫩首都。位於地中海邊狹長的平原上,背依連綿起伏的黎巴嫩山,既是地中海東岸最大的優良海港,又是黎巴嫩共和國的重要門戶和貨物集散地;既是中近東商業、交通、金融和文化中心,又是東西方的連結點和出入中東的大門。貝魯特以它那精美的建築藝術,絢麗的自然風光和聞名的歷史古蹟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遊者。
貝魯特beirut)最初的名稱叫阿什特里特,其意為愛和美的女神,後來改稱為貝魯特。“貝魯特”在古敘利亞語、腓尼基語和希伯萊語中,是“多井之城”的意思,這是因為該城是古代居民在一片不毛之地、水源缺乏的地方建城的。
當時為了解決飲用和灌溉農田用水問題,人們在沿城牆邊緣地帶挖掘了許多水井,久而久之,人們便習慣稱這個地方為“貝魯特”,最後終於取代了“阿什特里特”這個名字。
在貝魯特市內仍可以看見一些古井的遺蹟。貝魯特beirut)是黎巴嫩首都,位於黎巴嫩海岸線中部突出的海岬上,面向地中海,背靠黎巴嫩山脈,是地中海東岸最大港口城市,也是以其獨特建築風格與氣候環境並美而聞名的海濱城市。
貝魯特海濱,屬地中海氣候,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21c,年溫差小,冬季多雨。7月平均最高氣溫32c,1月平均最低氣溫11c。人口180萬,居民13為遜尼派,其他還有亞美尼亞正教、東正教、天主教、什葉派等。
少數民族有亞美尼亞、巴勒斯坦和敘利亞人。北魯特市內,儲存有羅馬時期的城牆、廟宇、水池的遺址和奧斯曼帝國時期的清真寺。雖然經過內戰的創傷,貝魯特仍是黎巴嫩乃至整個中東的文化中心。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貝魯特海岸和峭壁穴居。在腓尼基時代貝魯特已具城市雛形,是當時重要的商業港口,並以織造業、印染業、鑄鐵業聞名。在希臘時代,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曾於公元前33年進駐貝魯特,使這座城市具有希臘文明的特點。
貝魯特的繁榮在羅馬帝國統治時期達到頂點,羅馬式的廣場、劇院、運動場、澡堂鱗次櫛比。公元349年和公元551年由於強烈地震和海嘯,貝魯特被毀。征服者在635年佔領貝魯特時,該城大部分仍為廢墟。十字軍時期,貝魯特由重建,重新出現一座有圍牆的小要塞城市。
作為大馬士革省(jund,省)的一部分,屬巴勒貝克(baabek)管轄。直至9或10世紀,貝魯特在商業上還無足輕重,主要因當地兩位法學家奧札伊(aazai,774年卒)和馬胡爾(aak,933年卒)的生涯而著名。10世紀時,海上貿易回到地中海,特別是敘利亞在977年受埃及法蒂瑪王朝的哈里發統治後,才使該城恢復了重要性。1110年,貝魯特被第一次十字軍的軍事力量征服,與沿海郊區組成耶路撒冷王國的封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貝魯特作為十字軍的前哨基地,與熱那亞等義大利城市貿易興旺;但是受到山區腹地德魯士部落(druze)的經常侵襲,因而在戰略上地位不穩定。薩拉丁在1187年從十字軍手裡重新徵服貝魯特,但10年後他的繼承人又將之交還給神羅皇帝腓特烈二世。馬木路克軍人終於在1291年將十字軍趕走。在馬木路克統治下,貝魯特成為威尼斯香料商人在敘利亞的主要停靠港。
貝魯特及敘利亞其他地區於1516年落入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之下,前此不久,葡萄牙人繞非洲大陸而行(1498),使東方的香料貿易不經過敘利亞和埃及。貝魯特在商業上的重要性於是下降。但是,及至17世紀,該城重新成為黎巴嫩絲運往歐洲、主要是義大利和法國的出口港。
貝魯特當時嚴格地說是奧斯曼帝國大馬士革省的一部分,1660年後是西頓的一部分。但是,從1598~1633、1749~1774年,它落入德魯茲派和馬龍派山區腹地馬安(an)和希哈布(shihab)的埃米爾(封建宗主國君主和財務代理人)的控制之下。
從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末葉,來自山區的馬龍派顯要人物在貝魯特任法國領事,在當地相當有勢力。1768~1774年俄土戰爭期間,貝魯特受到俄國人猛烈轟擊。其後,被奧斯曼人從希哈布埃米爾手裡奪走,不久縮小為一個約6,000人的村子。貝魯特還以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化著稱於世,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腓尼基人就已定居在這裡。到公元7世紀初,阿拉伯帝國佔領了這塊地方。
巴爾貝克神廟位於貝魯特東北85公里的貝卡平原北部,是世界馳名的古蹟。公元前3000年,崇拜太陽神的迦南人在這裡修建了一座祭祀太陽神“巴爾”的廟宇,稱為“巴爾貝克”“貝克”意為城,“巴爾貝克”意為“太陽城”)。後腓尼基人取代迦南人在此定居。
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佔領黎後,在黎沿海建立了貿易中心,同時也同化了由腓尼基人居住的巴爾貝克城,巴爾貝克遂易名為“希利奧波利太陽之城)”。公元前47年,凱撒大帝認為希利奧波利戰略地位重要,加快了希利奧波利和神廟的建設,並派軍隊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