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我並不是跟風,而是真的欠星爺一張電影票。
就這樣,原本那些可看可不看電影的觀眾,全都被引誘進入電影院。
甚至,還有一些平時壓根不看電影的觀眾,也隨大流進入了電影院。
這才是《西遊降魔篇》持續火爆的根本原因,電影質量不差,更多的則是情懷。
比高方面後知後覺,等到發覺不對勁的時候,已經晚了。
這個時候制止觀眾進入電影院,除非是腦子裡面有坑,才會這麼做。
畢竟電影票房越高,他們才賺的更多。
只不過,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樣的辦法只能用一次。
第一次用,觀眾或許會覺得欠一張電影票,可第二次用,等著被噴吧。
因為觀眾已經還了電影票。
就像原時空,《美人魚》因此打破影史記錄,賺的盆滿缽滿。
可是呢,接下來的《新喜劇之王》卻倒了黴,無論是票房,還是評價都挺慘的。
至於說電影的質量,周明覺得也還行,反正在及格線以上。
之所以有這樣的評價,除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外,未必沒有反噬的原因。
比高方面也清楚,這樣的做法,算是在消耗觀眾的好感度。
畢竟觀眾已經還了一張電影票,所謂的愧疚之意,已經沒有了。
那麼從今以後,關於周星星的電影,觀眾也會一視同仁的看待。
短時間內看似有大收穫,可長遠來看,未必是好事。
更重要的是,這事不是他們主導的,而是天明影視搞出來的。
再一想到當初和天明影視簽訂的發行協議,腸子都要悔青了。
嚴格來說,這事也怪不得天明影視,因為這是正常的宣傳方式。
只不過,誰也沒想到,這樣別出機杼的宣傳方式,竟然引發這麼大的動靜。
比高方面越想越氣,明面上肯定不能有動作,可暗地裡還是有聲音。
只可惜,這些聲音面對廣大影迷的聲勢,簡直連波瀾都沒有生出。
最終,比高方面只能搞出一個比較弱勢的形象。
“星爺被坑了,周明這麼幹,也太不厚道!”
“辛辛苦苦拍電影,卻被資本要挾,這就是電影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