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一夜的事情以後,不僅是桓家上下舉家震動,也不僅是桓宇從此雙腿殘廢,不能再正常行走,最關鍵的是桓家一眾人的心態都產生了大大小小的變化。
先說桓公,他身為此事的直接當事人,內心震動極大。若說以前他對桓宇還留有不多的一些父子情分的話,今日以後他對桓宇的心可說是徹底的死了。這種死心不是說他對桓宇放棄了培養的希望,而是他再不可能在桓宇的身上寄予半點希望或者感情,甚至他已經隱隱對自己這個兒子有了恨意,後悔生下他。
可是對於桓因就不同了,桓因之前的一切無禮行為在真相大白以後都被桓公視作了再孝順不過的事情,雖然他不知道為什麼桓因能夠在事前洞悉一切,可也不在意了。他看到的是桓因不顧一切救下自己的衝動和那份絲毫不可能作假的感情。所以桓公對桓因更加看重,更加疼愛,對他的保護和培養也越發加深。
至於大夫人朱氏,她經歷了這一夜的一切以後,開始對桓宇產生了灰心的感覺。因為她很清楚,桓公是家裡的頂樑柱,是死不得的。桓宇竟然膽大包天,想要殺父,這不僅不孝,還等於動了所有人的利益。更何況桓宇現在已是廢了,就算她一心想要將其扶上家主的位子,可桓家怎麼可能讓一個殘廢之人當家主呢?
不僅如此,朱氏還知道桓公經歷此事以後必然會對自己逐漸冷落。畢竟桓宇是她生的,所謂母子同心。桓公在此事上雖然沒有對她說過一句不好聽的話,可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誰又能知道呢?更何況了,子不教母亦有過,桓宇壞成這個樣子,朱氏是怎麼也脫離不了干係的。
因此朱氏她自己也有了一些心灰意冷的感覺,甚至都不想再去為難桓因,也不想再去爭奪什麼家主之位了。
再說剩下的其他人,無非王、劉二氏和她們的三個女兒。之前除了桓玖玖,根本就沒有一人對桓因有半點好感的。可是現在不同了,桓宇大逆不道,讓餘下四人也產生了極大的恨意。而且如今桓宇幾乎等於是廢了,她們又怎麼可能看不出來桓因接掌家主的機會是越來越大,幾乎到了難以動搖的地步?
她們幾個都是女子,沒有獲得家主之位的資格,所以站隊便是她們最需要斟酌的事情。之前她們都站在桓宇那一邊,自然是因為桓因太過年幼,大夫人在桓家之中大權在握。可是現在桓因羽翼漸豐,而大夫人和桓宇恐怕再難翻身,她們若不想辦法討好桓因,那以後在桓府中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所以她們都暗自下了決定,必須要慢慢疏遠大夫人和桓宇,並想盡一切辦法和桓因搞好關係。她們更清楚,若是主動關心桓因被老爺看到,那比直接討老爺歡心還要管用。
如此一來,桓因在桓家之中的地位急速上升,不僅僅是桓公給了他不少的真正實權,其餘家人對他的附和也讓他能夠掌控的東西越來越多。
反觀大夫人朱氏,桓公對她越來越不信任,她能夠在桓家之中掌握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少。加上其他人對她的疏遠,她在桓家之中幾乎已被孤立了起來,除了她那個已經殘廢了的兒子,已經沒有誰站在她那一邊了。
可是,桓宇這個人在桓家之中已如同沒有,就像是以前的桓因一般,哪怕沒有誰會去欺負他,可無論誰都會離得他遠遠的。所以他又能幫了得朱氏什麼忙呢?
到了最後,就連桓家的下人們都看出來了,桓因才是桓家未來的正主,是應該討好的人,而桓宇和朱氏已成為了桓家最邊緣的人物,碰都碰不得了。
這一天,桓因從孺子堂中放學出來,本是該徑直回家才對的。可是他卻突然起了孩童的貪玩兒之心,想要去城西轉轉。
若是換了以往,桓因回家遲了不但吃不上飯,而且還會被大加責罵。可是如今不同了,他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根本不會有人管他,甚至他身邊現在還不止有一個阿樂,還有其餘三個下人,無論到哪都會陪著他,保護他。
這樣的變化自然是由於桓因在家中的地位攀升所致,他自己也感覺出了家中情形與以往的明顯不同。不過桓因一直都是純真善良性格,受人欺凌不會與人一般見識,如今在家中得勢,也不會仗勢欺人。
在四個家僕的陪伴之下桓因很快就來到了城西,見慣了繁華的他,對於一些市井小巷很有興趣,尤其是他聽說許多真正地道的吃食都是出自窄巷小店的小老闆之手,對巷子就更有興趣了。
所以他徑直就從正路拐進了城西的老街,想去找些稀罕玩意兒。
可是在老街之中沒走多遠,桓因就聽到身邊的巷子裡傳出了孩童的喊打聲,細看之下便發現那巷中竟然有一群少年正在圍著一個已經被打倒在地的少年拳打腳踢,樣子竟是極為兇狠,不似孩童打架。
桓因看到這樣的情景,瞬間就想起了以前在家中處處受人欺負的自己。所以他立刻讓阿樂他們四個出手,這才救下了地上的少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