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片刻,二母怒火平息,兄弟二人也起身侍立左右分別安撫彼此阿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主母!夫人!”
“趙…趙縣尉帶了十多個人前來,說…說是要找二位公子!”
管家的口氣很急促,這兩位公子惹誰不好,非得去大校場招惹縣尉,這可倒好了,人家帶著人來興師問罪了,要是能解決還算好,若是解決不了…那就只能縣衙上見了。
聽到趙至帶了十多個人前來,兩個夫人被嚇得不行。
“你…哎呀——”
“趕緊,你兄弟二人躲起來,這裡有為母應對。”
周母看起來還算很沉穩,不過孫策卻執拗得很,他認為趙至前來不是興師問罪的,他坐在一旁坦然自若,誰拉都拉不動他,無法,不能讓趙至在門外久等,周母就只能請人進來了。
“二位夫人!”
趙至看起來氣色不錯,身後計程車卒沒有著甲,也沒有佩刀,反倒拿了不少禮品前來。
“趙縣尉,您這是?”
看著眼前的禮物,周母有些詫異,孫策和周瑜兩人卻是滿臉淡定,彷彿這件事情都是按照他們的劇本進行的,一切都沒有偏差,恰好都在合情合理之中。
“你們都出去吧。”
“夫人,這個……哈哈。”
趙至的態度很坦誠,周母自然明白,她屏退周圍家奴侍女,然後讓他們將門關好,這下這屋裡只有他們五人,有什麼話可以單獨談一談了。
“至前來,非有他意,實乃向孫公子道歉。”
一個三十多歲的漢子突然轉向孫策這邊,他態度誠懇地向孫策躬身行了一禮,以表他的誠意。
此舉,倒令二母詫異。
“不瞞二位夫人,趙某一介武夫,不懂得何為禮節,但今日,趙某著實要向孫公子行一禮,趙某自恃勇力,不懂帶兵,只圖以竹劍為鐵劍,避免傷人,卻不曾想因為這一念之差,害了大批弟兄,若非大公子今日以擂臺比試點醒在下,恐怕…還會重蹈覆轍。”
孫策這時起身賠罪道:
“請趙公寬恕策校場無禮之罪。”
“大公子這是做什麼!趙某不聽明言,今日方才大悟,您非但沒有過錯,反而還有功!哈哈哈……”
趙至見孫策十多歲便有如此膽識和眼光,心中便生有舉薦之意,其父孫堅乃朝廷命官,長沙太守,兼領破虜將軍,正所謂虎父無犬子,這孫郎之才,他可是盡在眼中啊。
於是,他萌生了一個想法。
“孫公子未到弱冠之年,卻對練兵如此見識,不愧為孫子後人,有孫子遺風,趙某有意向太守舉孝者和廉者各一人,兩位公子侍奉二位夫人在堂孝名遠揚,又有才華傍身,這孝廉之名,非二位公子不可啊…”
周瑜坐在一旁默不作聲,實際上他早就看出來孫策的用意。
孝廉之名,乃是西漢王朝察舉制選拔人才的產物,在地方縣城,曾經還是很正常的,地方官吏選拔真正的孝者廉者,可到了如今的東漢帝國末期,朝廷鉅變,地方亂象叢生,只要給足了錢,或者是本身就是豪強地主,這些官吏會優先考慮他們的事情。
而且,由於董卓進京鬧得天下大亂,舉孝廉的人沒有辦法去洛陽參與公府考試,所以,他們也只能掛著孝廉的名,或者是由本地郡縣長官臨時任命他們官職。
孫策雖然是新起之秀,他的阿父孫堅也是近幾年嶄露頭角,但相比在舒縣揚名百年的周家,那可就比不上了,若非孫策與周瑜結為金蘭,這關係還攀不到孫堅這邊。所以,這孝廉的饋贈,看似是在向孫氏靠攏,實際上卻是直指周家這個真正的豪門望族。
兩個夫人,互相把持彼此的手,見趙至有此意,她們求之不得,這兩個孩子平日裡夙夜談論天下大事,無不有一天能在這大漢天下立下不世之功,如今,這孝廉之名,就是他們的第一層階梯。
而趙至開了這個口,無異於是想借助兩家能給他一個好處,互惠互利的事情,既給了孫周兩家面子,又能讓他成為這件事情的受益者,何樂而不為呢?
何況,孫策之勇,大校場的將士看得清清楚楚,他雖然現在年紀尚小,但卻表現出卓爾不凡的膽識和超乎常人的眼光,此子日後必非池中物,所以…他不光是在給這兩家的面子,還是在給自己一個退路。
周母欣喜道:
“那再好不過了。”
喜歡三國:孫策請大家收藏:()三國:孫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